【梁美芬專欄】區區都要有流動牙科車

熱度170票  瀏覽4次 時間:2020年6月25日 02:05
不少長者更因為住得遠離,必須家人請假陪同去睇牙



俗語說「牙痛慘過大病」,對長者而言更甚。牙齒問題會阻礙他們說話和進食,繼而影響社交和吸收營養。香港牙科護理醫療服務一直以私家醫生和非政府機構主導,政府僅在十一間公務員牙科診所向公眾提供有限度的緊急牙科服務,即牙科街症,超過一半求診者是六十歲以上,當中不少長者更因為住得遠,必須家人請假陪同去睇牙,例如深水埗澤安邨就是深水埗的「西伯利亞」。筆者多年來建議政府在全港十八區引入流動牙科醫療車,用靈活方式提供公營牙科服務,可到點服務,解決偏遠地區的長者的牙痛之苦。

政府也不是不知長者對牙科服務的需求殷切,過去十年推出多項措施,例如長者醫療券、長者牙科外展服務計劃和透過關愛基金資助合資格長者鑲牙和診治,但迴避直接提供更多服務。筆者服務的九龍西區,多來只有一間診所提供牙科街症,每星期只有兩個上午應診,一星期名額一百二十六個,十二年來沒有增加過,而且只做止痛和脫牙,脫牙每次只可脫一隻!

雖然政府早在1991年制訂了2010年和2025年的口腔健康目標,但審計署在1997年和2017年兩度發報告批評署方一直沒有為六十五歲或以上長者訂立目標,而且每十年才做一次口腔健康普查,建議根據世衞指引每五至六年調查一次。二十九來年都沒有訂立長者牙齒健康的政策目標,難怪一直不見政府有意積極改善,更遑論要撥備資源提供更多服務。反觀鄰近地區,日本1989年起推出「8020」運動,致力做到國民八十歲仍有至少二十顆健康牙齒,每六年做一次全國調查,又資助國民每十年做一次牙齦檢查;台灣每五年就會制訂「口腔健康促進計劃」;新加坡由2016年起設立政府牙科診所為長者和有特殊需要病人提供服務。

莫讓長者變成「無牙老苦」

政府應該盡快委任學者和專家,檢討和更新2025年目標,制訂中長期目標,而且必須為六十五歲以上年齡群組訂立目標,每五、六年做全港調查。議員和公眾有渠道監察,政府才會有動力和壓力,要加強公營牙科服務以達致目標。

但現有的牙科診所服務量已經飽和,難以增加牙科街症名額,興建新的公立牙科診所,從覓地到完工至少都要十年八載,時間太長。筆者一直建議政府施政要有靈活的思維,引入流動牙科醫療車是其中一項重點倡議。香港醫藥援助會和仁濟醫院都有提供同類服務,大受歡迎。根據他們的經驗,購買一輛貨車改裝做流動牙醫車要用四百萬元和一年時間,一年營運開支約四百五十萬元,每年可服務三千人次。如果全港十八區每區都有一台流動牙醫車,相當於每區多了1.5間小型牙科診所,每年總經常開支約八億元,比興建新診所更快捷更划算,又不會佔用珍貴的土地資源,再配合電話或網上預約服務,市民從此不用再跨區通宵輪籌,政府應該認真向兩個營運單位取經,盡快研究,不要再拖。


頂:9 踩:10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1.28 (54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1.06 (47次打分)
【已經有50人表態】
13票
感動
2票
路過
3票
高興
3票
難過
7票
搞笑
7票
憤怒
6票
無聊
9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