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18年首降中國評級

熱度235票  瀏覽1次 時間:2017年9月22日 09:46
標普18年首降中國評級

【星島日報報道】緊隨穆迪以後,另一家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昨也降低了中國的長期主權信用評級,由「AA-」調降至「A+」;短期信用評級由「A-1+」下調至「A-1」。評級展望調整為穩定。這是自1999年以來,標普首次調降對中國的評級。

標普認為,長時間的信貸強勁增長提高了中國經濟金融的風險,預期未來兩到三年信貸增速仍不低,會繼續推動金融風險上升。此次調降以後,標普對中國的評級與穆迪、惠譽相同。

標普相信,未來三至四年,中國仍會維持強勁經濟增長,財政表現將獲得改善;預期即使在公共投資進一步放緩的情況下,實際人均GDP年增長仍將保持在4%以上。政府近期加大控制企業槓桿水平的力度 ,有望穩定中期金融趨勢。

在下調中國主權評級後,標普將星展銀行中國、恒生中國、滙豐中國的長期信用評級由「AA-」調降至「A+」,短期信用評級由「A-1+」下調至「A-1」。標普認為,針對這三家外資銀行在中國境內的業務,如果中國發生主權債務違約,則三家銀行或將受牽連發生違約。

同日,標普也下調對三家政策性銀行(國開行、進出口銀行、農發行)的評級,由「AA-」降至「A+」,展望由「負面」上調至「穩定」;由國務院轄下中央匯金控股的中金公司、中金香港也遭降級,由「BBB+」降至「BBB」。

ING銀行大中華經濟師彭藹嬈認為,中國正試圖吸引更多的外國投資者進入內地債市,降低評級對中國的主權債有不利影響。野村駐新加坡經濟分析師Rob Subbaraman認為,在十九大召開前調降評級,再次提醒當局,需加快企業去槓桿和國企重組進程。

早在今年5月,穆迪就將中國評級由「Aa3」下調至「A1」,為1989年以來的首次。降級理由是預計未來數年中國債務攀升和經濟放緩,將削弱財政實力。同一天,穆迪將本港的本幣和外幣發行人評級由「Aa1」下調至「Aa2」。

標普早在2016年3月已將中國評級展望下調至「負面」,表明有潛在的降級可能,標普認為,中國經濟再平衡的推進慢於預期;政府和企業的債務槓桿率將惡化。

頂:12 踩:11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53 (74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4 (72次打分)
【已經有66人表態】
11票
感動
6票
路過
9票
高興
8票
難過
10票
搞笑
8票
憤怒
9票
無聊
5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