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媒体老总呼吁公众提高版权意识 加强版权保护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ת   發佈者:热心人
熱度8票  瀏覽4次 時間:2009年10月13日 10:28

近日,第二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的重头戏——“中国国际影像文化节”(visual.e-bq.org)摄影大赛作品初审工作已经完成,三位摄影界资深评委做客版权网直播室,与主持人许晓娟一起探讨此次初审情况和中国图片版权市场的现状。

这三位资深评委分别为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理事、《》图片总监骆永红,《新京报》副总编、视觉总监何龙盛,《人民日报》摄影部主任李舸。

版权网主持人:截止目前,在中国国际影像节中,网友上传了2600幅作品,本次初评要评出多少幅作品?

李舸:要评出200多幅左右。

版权网主持人:网友们非常关心复评什么时候进行?结果什么时候出来?

骆永红:复评定在10月13日上午9点开始,将会请11位国内顶尖的评委进行评审,当日上午会有结果出来。

版权网主持人:也请我们的参赛选手及各位网友在13日上午关注中国国国际影像节复评结果,也关注第二届国际版权博览会。那么本届影像节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呢?

何龙盛:第一轮评选只要符合以下条件就可以入选,第一,切题,主题是变化中的中国,只要反映这个主题就可以;第二,画面要好;第三,图片的独特性,第一眼看到就眼前一亮,即使没有前面两个条件也会入选,初评就是淘汰的过程。

版权网主持人:刚刚初评完毕,请各位老师谈一下本届影像节的作品有哪些特色?参赛者中是专业摄影家多还是爱好者多?

何龙盛:本届影像节初衷明确,记录性与历史性比较重要。另一方面是大多数参赛者还只是关注身边的花花草草,这也是摄影业界面临的共同问题,总体感觉还是不错的,也有几部片子印象很深,其中深圳有一个作者用镜头把深圳这座城市崛起的过程完整的记录下来了,这是很难得的。

影像节中还是业余爱好者占的比重大。

骆永红:在本届影像节中看到了很多照片从变化角度反应主题,这点是很好的,另外可能是专业摄影者比重较少的原因,很多作品表现手法单一,还是有很强的惯性思维,总结一下,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符号化,比如说画面上呈现出1949-2009的字样还有国旗的标志等等,这样的作品在整个作品中占了很大比重,这样比较浅显,没有深度;

第二:风景化,我们的分类中有社会环境这一主题,但是很多作品只停留在表面,比如大漠、胡杨林、四季如春等作品,风光很好,但是就反映主题来讲,即便是一个垃圾场的变化比好山好水的景色更好。

另外就是作品的黑白化,经常有很多专业摄影师把影像黑白化,有时候这样会给我们一种历史感或者深度感,有些照片是老照片,一些地震的照片可以运用这样的手法来表现,但是有的不适合黑白化表现,比如打电话,量血压什么的就不适合,刚刚何老师说,好的作品要的是深度,深圳的那个例子给我们共同的感觉就是这样,如果想要得到评委的关注,一定要注意画面的独特性与新鲜感。评委们看的照片多了,当突然耳目一新的时候,感觉是很好的,有个作品是从高处俯拍人在车子里睡觉,看来是很平常的图片但是用俯拍的角度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玩具娃娃,三位评委很喜欢一致投票,所以视觉创新很重要。

版权网主持人:本届影像节也正值国庆六十周年,为网友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为什么会选择社会环境,生活,肖像,世界看中国这四类来体现变化中的中国的主题?

骆永红: 作为大赛的组织者之一,我想这四类是最能反映老百姓,国家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对于国家来说,社会环境的变化是最能体现这一点的,还有肖像,还有世界看中国,对于我们自身来讲是很平常的事,但是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是变化的,。这些年来我们加大了对外的输送,外国人镜头中的中国也需要表现,所以要通过这几方面表现整体变化。

何龙盛:国庆六十周年是个特别的节点,变化不单单是中国,全世界上都在变化,去年马格南图片社主席说过一句话,现在是中国时间,全世界的摄影师都想来中国拍图片。去年中国的一年就是美国的五年。我想着四个分类也是科学的,从世界万物的变化反应生活的变化,精神生活的变化。从宏观到微观的,把国家立体的勾勒出来了

版权网主持人:请各位老师对本届影响节给予评价?

骆永红: 可以说喜忧参半,喜的方面体现在影友们可以从身边的角度拍图片,这是很欣慰的。忧的一方面体现在影友在表现身边变化的时候呈现出一种局促性,比如说逆光里山村孩子在奔跑等等跑,当你十年前用这种模式表现的时候现在还去做显得过于陈旧。

何龙盛:缺乏对主题的理解与思考,习惯于把变化理解为发展,在进一步表达发展的时候又显得千篇一律。要从自身的角度来看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角度,注重个人观察的时代感这也是下一届要注意的问题

版权网主持人:骆老师对下届影像节有什么建议或者期待?

骆永红:去年我为人民摄影报的一个活动做评委,其中有一组照片我印象很深刻,反映了一个孩子三年级的成长的过程,这点完全可以运用在创作中,关注你身边的人和事,可以再细一些,比如反应孩子在家庭和公共场所的变化,整体与个体,可以再深入些,还有一个名字叫半夜鸡叫的也很出色。

版权网主持人:请各位老师谈一下目前中国的图片版权的现状?

李舸:目前来说,专业的图片版权交易较多。网友的图片交易较少。中国老百姓对于图片作为一种商品来交易还不是很普及。

版权网主持人:很多摄影作品会遇到被侵权或者盗版的现象,我们要如何进行版权保护?如何维护摄影师的权益?

李舸: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版权意识,作者要提高版权保护意识,也可以加入相对严谨组织机构来进行维权,另一方面要加大法律监管意识,由于图片的普及,使得拍摄照片门槛低,又由于保护意识淡薄,就会造成侵权现象,遇到这种情况要通过专业机构进行引导,形成良好的版权保护环境。

骆永红:博联社每个月都有十几条被侵权的作品,也涉及到很多官司,这是一个现状与解决的问题,重要的是前期怎么做,对摄影师来说,要有版权意识,另外可以通过加盟一些版权协会。早些年我们的照片有被盗的我们会被人告,最重要的是无论个体也好还是组织也好版权的操作要细化起来。

版权网主持人:对于版权保护的问题,我们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的创意保险箱,可以帮您解决。有很多网友拍摄了很多有些的作品但是不懂得如何创造价值与财富,各位老师能否给大家谈一下?

李舸:目前,百姓对于图片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美术及音乐作品。版权保护意识淡薄,在大家的意识里面,图片来得容易,走了也就无所谓了。所以还是需要专业机构的引导。

何龙盛:这个问题与版权保护是硬币的两面,当你意识到你的作品可以创造价值的时候就会有动力注重你的版权保护,这也是作品怎样和市场对接的问题。中国图片摄影的发展这几年还是很快的,而且我也注意到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也已经把业务范围扩大到这个范围来,也是基于图片市场的发展,在大的城市,北京,上海一些专业摄影师已经有这方面意识,他们的作品已经产生价值并且会积极维权,更多地方的摄影师还是不懂得维权,要通过专业的渠道去维权,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可以做的很多。

骆永红:这方面国外市场做得很规范,国外的某图片社07年统计就有79-79亿美元图片交易,而我们中国07年交易额仅为2亿人民币左右,我们的摄影队伍很庞大,但是就市场贡献来说还属于自我欣赏的阶段,变作品为价值,既可以通过市场获得利益也可以得到保护,把作品放到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的创意保险箱中海可以可以做大市场。

版权网主持人:作为中国国际影像节的主要策划人员,骆老师,请您谈谈影像文化节对中国图片版权发展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骆永红:目前来讲,摄影大赛已经很成功,当接到博览会的任务的时候,我就想这怎样做好本届影像节,一方面,摄影大赛可以吸引影友的参与,获奖作品可以参与交易。另一方面我设置了论坛,版权论坛和流媒体论坛,实际上这两个论坛对版权发展有比较好的促进作用,参与论坛的是行业内的专业人士,通过他们的观点和见解引领大家去维权,使市场开发,版权不拘泥于纸质和照片。网络方面版权保护更是一个被疏忽或者被遗忘的话题,截止到六月底的统计,目前上网人数达到了3.69亿,这是非常大的市场,他的保护和开发具有很大价值。如何通过网络形式维护,论坛中专家都会谈到。刚刚举办的世界媒体峰会,很少提到传统媒体,更多的谈到新兴媒体,对版权来讲,新的东西更需要深入了解,,同时我们还会设置基金,长期开设10万元的基金,6万元流媒体基金,让搞图片摄影的人实现转型,适应网络化的发展。2个2万元的摄影基金,2个3万元的流媒体基金。运用大赛,论坛,基金这三个方式促进图片版权的认知与发展。(文/许晓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09中国网民财富报告调查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頂:1 踩:0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4 (2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 (4次打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