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脱困:雾中之花仍难看清
零售额连续数月同比增长,央行称明年经济增速将达2.2%
天意
圣诞将至,伦敦的大街小巷逐渐有了节日的气氛。牛津街、摄政街等著名的购物街已是张灯结彩,一条条彩灯不断变幻出圣诞老人、驯鹿、雪橇、雪人等节日画面。并不宽阔的街道上,人群摩肩接踵,几乎人人手里都拎着购物袋满载而归。从人们兴奋和快乐的表情上,完全看不到一丝金融危机的影子。
数据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英国国家统计局11月下旬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了0.4%,虽然与9月份相比没有增长,但维持住了近几个月来的同比增长势头。
消费在英国经济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零售业销售额一直被经济学家及官员视为英国经济的晴雨表。10月份0.4%的增长率公布后,不少评论人士发问:这是否意味着英国经济已经看见了复苏的曙光?
央行盲目乐观?
英格兰银行(英国央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几乎是在零售业销售额公布的同一天,英格兰银行发布了英国经济中期增长展望报告,认为英国经济在2010年的增长率能达到2.2%,远高于英国财政部上半年所预测的1.25%。
这个数字让诸多分析人士大吃一惊,法国的一位资深分析师直截了当地指出:“这样的增长预测让人难以置信。”更令人惊讶的是,英格兰银行对2011年英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测达到了4.1%,为12年来最高。
这与英格兰银行行长默文·金仅仅一周前对经济前景作出的悲观预测大相径庭,也让很多市场人士看得一头雾水。默文·金当时警告说,虽然从季度数据上看,英国经济有了起色,但总体上仍面临很大挑战,复苏之路只是刚刚开始而已。
英格兰银行前后释放出的信息反差如此之大,让市场很不满。花旗银行的分析师批评说,这说明英国央行缺乏解读和把握市场信息的能力。
不过,英格兰银行毕竟只是从宏观层面来分析、预测经济整体状况,具体到行业、企业层面,还需要来自其他权威机构的信息。11月23日,代表英国大企业利益的英国工业联合会(CBI)在伦敦召开年会,会上有个场景颇能说明问题:当时,主持人在现场做了个小小的调查,请到会的企业家中那些仍在为英国经济前景担忧得睡不着觉的人举手。结果,有约七成的人都举起了手。CBI主席理查德·兰伯特说,这表明多数英国企业界人士仍不敢对未来太过乐观。
制造业触底反弹
整个年会中,CBI宣布的仅有的好消息是:其会员中的制造业公司乐观指数已连续两个月上升。这与11月初英国另一家权威机构——英国皇家采购与供应学会(CIPS)的调查结果不谋而合。CIPS的调查结果是:英国制造业的采购经理人指数已在10月份回复到两年来的最高水平,为53.7。CIPS行政总裁戴维·诺布尔说,这表明英国制造业已经触底反弹,有了走出衰退的迹象。
他的话不无道理。以英国制造业集中的中西部地区为例,该地区在经济危机中遭受的打击特别严重,企业因订单减少纷纷裁员,领失业救济金的人数一年多来上升了8%,而英国全国的平均增幅是6%。如果不是很多公司的员工在危机中主动减少工时、少拿薪水,中西部地区的失业人数还会更高。
但从今年秋天开始,情况渐渐有了起色。中西部重镇伯明翰的一位市政府官员注意到,该地区的酒店入住率已经恢复到72%的水平,为一年来最高。同时,房屋租赁市场在连续下跌3个季度后也开始恢复。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驻伯明翰的一位高级合伙人分析说,英国的制造业主要依赖法国、德国和美国等出口市场,而一年来英镑兑这些国家货币的汇率都跌了不少,无形中促进了英国的出口。一位中西部地区发展署的经济分析师据此认为,在制造业复苏的带动下,中西部将能和英国其他地区同步复苏。
政府援助措施的灵与不灵
但是,英国企业——不单单是制造业企业——要想扭转衰退的局面,仅靠海外市场显然不够。且不说英镑汇率还有多少下跌空间,法、德、美等主要海外市场同样陷在经济危机的泥淖中苦苦挣扎,自身难保,就算把汇率因素考虑在内,也很难再给英国制造商太多的支持。英国企业真正能依靠的,恐怕也只有自己的政府了。
在这点上,工党内阁的商务大臣曼德尔森倒是毫不含糊。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他的推动下,工党政府出台了名目众多的中小企业支持项目,比如为企业交易资金提供信贷保险,允许企业延期支付所得税,为小企业贷款额的75%提供担保,甚至直接为企业提供资金补助等等。
这些措施中,最为成功的,也是曼德尔森最为得意的,是“旧车折现金”项目。该项目允许车主在购买新车时,将年龄在10年以上的老车折价2000英镑,结果大大刺激了英国的新车销售。曼德尔森原本为这项计划安排的3亿英镑资金,不到半年即用完,他便顺应民意,10月份又追加了1亿英镑。
当然,政府的措施也并非样样都灵。比如,《金融时报》经过调查后发现,原本计划为企业交易资金提供信贷保险的项目运转得就不怎么样:政府安排的资金高达50亿英镑,但截至11月下旬,企业实际用掉的资金仅有1800万英镑。另外,一项旨在为企业提供资金补助的计划也只完成了不到1/3。在野党保守党的影子商务大臣克拉克借机攻击说,工党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实施得太慢,太零敲碎打,也不够系统。
面对批评,曼德尔森倒是很大度。他承认有些措施确实不够直接,导致企业不知从何做起。但他信誓旦旦地说,政府为了拯救中小企业,已经尝试了所有可能的手段,只是因为这次危机实在太严重,所以情况才比预想的要复杂。
就在曼德尔森和克拉克唇枪舌剑之时,首相布朗上周又宣布了一项“增长基金”计划,打算为融资有困难的公司提供风险投资。看来,工党政府为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确实想了不少办法,也动用了大量资源。但这些措施究竟是否有效,目前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方意见很难统一。
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个英国经济复苏道路的节骨眼上,谁能把自己的政党利益先放一放,真心实意地为选民们多做点实事,谁就更有可能赢得明年的大选。
零售业
制造业
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