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打交道奥巴马得学会“礼尚往来”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ת   發佈者:热心人
熱度23票  瀏覽2次 時間:2009年11月10日 08:54

⊙记者 朱周良 ○编辑 朱贤佳

一年前,奥巴马当选刮起的旋风一度席卷全球,包括中国;一年后的今天,奥巴马真的要来中国了,国人反倒没有了几个月前的热情。

是什么带来了如此大的反差?仅仅是因为“审美疲劳”么?下面的一组数据也许能说明一些问题。

中国商务部上周末公布,今年前三个季度,有19个国家对中国产品发起88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仅美国一家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就达到14起,涉案总额达58.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激增639%。

尽管出身保护色彩更浓的民主党,但奥巴马在上任之初却并没有太多表露其在对华政策上的强硬。不过,随着新一届政府熬过了本轮危机的最艰难日子,随着政府的“钱海战术”帮助美国经济在第三季度拉出一根漂亮的长阳,奥巴马内阁在对外贸易特别是对华贸易问题上的腰板明显硬了起来。

从9月11日奥巴马决定对中国轮胎实施特保措施开始,白宫明显加快了“出牌”的速度。11月5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进口油井管征收高额反倾销税,这被认为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桩对华反倾销案。仅仅一天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又初步裁定,对从中国和印尼进口的铜版纸、从中国进口的焦磷酸钾、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征收“双反”关税。

按照奥巴马的逻辑,对中国这样一个出口大户实施贸易保护措施,应该能够给美国国内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但事实情况如何呢?

上周的最新报告显示,10月份,美国的失业率再升0.4个百分点,意外地提早突破10%大关,达到10.2%,为26年多来的新高。

仅以轮胎特保案为例,有研究表明,美方的特保措施将致使中国约10万轮胎产业工人的就业受影响,但同时美国也将有2.5万人因此失业。按照相对比例来说,美国受影响的就业人口占比甚至远远超过了中国。

奥巴马在高举反倾销和反补贴大棒时,可能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造成中美贸易顺差持续增加的根本原因,在于全球化带来的产业链分工以及跨国公司向中国转移生产。比如,在美国已申请破产的通用汽车,今年迄今已在中国卖出汽车逾150万辆,占全国销量的近20%。

奥巴马政府无视国内外的反对,一味出于政治目的诉诸贸易保护或是迁怒人民币汇率,非但于事无补,反而会弄巧成拙。

美国最近的多项民意调查都显示,奥巴马的支持率已一落千丈,降幅平均近20%。奥氏支持率甚至一度低于小布什执政同期水平,与1月份高达70%的支持率不可同日而语。如果现在在中国也搞一个类似民调,相信也会得出同样的结果。

奥巴马政府一直说,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他在前不久还公开表示,美国经济要向出口驱动型转变。但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奥巴马似乎并不很看重中国这个潜在的重要出口市场,他现在关心更多的,似乎还是捞取政治选票。

过去一段时间,中方在处理双边贸易摩擦问题上一直相当克制,一个考虑也是为了给美国总统的首次来访创造良好氛围。但显然,奥巴马并没有领会这样的好意,执意要在贸易问题上“抬杠”。

中国人向来好客,正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奥巴马可能只记得这一句,但却忽略了很重要的另外一点——中国人同样注重“礼尚往来”。在与中国这样一个“最重要伙伴”打交道时,奥巴马恐怕还得向他的前任小布什取取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09中国网民财富报告调查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頂:2 踩:0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11 (9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2.57 (7次打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