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報道】立法會選舉塵埃落定,議會內勢力分布也出現變化。在七十個立法會議席中,建制派在三十五個分區直選議席上,穩守基本盤,奪得十六席,僅較上一屆微跌一席;功能組別方面則失去二席,令建制派由上屆獲得四十三席減至四十席,加上獨立的醫學界當選人,合共有四十一席。反對陣營則由上屆二十七席增至二十九席,但傳統泛民勢力縮水,只有二十二席;佔領運動後興起的自決派,以及有港獨傾向的熱普城及青年新政共獲七席,在地區直選獲總體票數的一成九,成為另一股議會勢力。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指,連同社民連及人民力量,激進力量得票高達兩成六,反映社會激化情況嚴重。
今次立法會選舉,是佔領運動及旺角暴動後的一次政治實力大檢閱。結果顯示,雖然投票率及投票人數創新高,約二百二十萬人投票,但建制與反對陣營的整體議席及票數分布比例變化不大。建制派在分區直選取得十六席,較上屆微跌一席;但建制派衝擊超級區議會及會計、資訊科技等泛民功能組別的嘗試失敗,反而失去建築測量都巿規劃及園境席位,令到整體議席由四十三席減少至四十席,加上獨立的醫學界當選人,則共有四十一席,政府日後要進行拉票將更為吃力。
由傳統泛民、新興自決及激進本土派組成的反對陣營取得二十九席,繼續擁有政改否決權,整個反對陣營板塊沒有續上屆選舉後再收縮,但卻分裂為更多勢力。傳統泛民佔有二十二席外,佔領運動後崛起的羅冠聰、朱凱廸、劉小麗及循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躋身議員的姚松炎,在選前一度欲組成新政團「眾志烈陣」,雖未成事,但四人政治理念想近,亦與社民連及人力等關係較友好,相信會是繼民主黨、公民黨後,反對陣營的第三大勢力。
地區直選得票方面,建制陣營與非建制陣營的得票與上屆不變。撇除自由黨、新思維、民主思路及獨立候選人王維基與方國珊的得票後,建制得約四成選票;反對陣營則有五成五選票,當中在三區派三人參選的自決派得票率有百分之八點五,五區派出九人參選激進本土則有百分之十點八,傳統泛民得票率有三十五點一三。
但超級區議會方面,泛民成績就大躍進。上屆泛民與建制形成均勢,泛民即使出動重量級如何俊仁、涂謹申及馮檢基,也只爭取到約五成一選票。傳統建制得四成五選票,餘下的約百分之四,則由建制中人白韻琹獲得,總共得四成九票。但今屆選舉,全城為民主黨鄺俊宇「集氣」,令他獲取到四十九萬票,一人就獲得四分一的選票,加上梁耀忠及涂謹申,泛民陣營獲五成八選票,上升七個百分點,建制派得四成二選票。
蔡子強稱,青政與本民前本一直得黃毓民及熱普城的稱許,但當選情白熱化時,雙方支持者在網上廝殺慘烈,估計他們傷口短期難以瘉合。蔡子強相信,佔領後崛起的社運派、青政及鄭松泰成了一個獨特的政治板塊,反映出可觀的民意支持,如果六人進入議會後能彼此合作,提倡自決、本土及港獨議題,相信會觸動北京最敏感的神經。
蔡子強相信,今次對建制派來說是選舉失利,想力保的測量界議席陷落,力求攻克的會計界和資訊科技界議席再次大比數落,失掉三席。但反對陣營已非由傳統民主派壟斷,陷入碎片化的危機,碎片化情況更令他們再次在九龍東及新界西出現「贏了選票,輸了議席」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