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土地出让新政遭质疑 新政或难遏地王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ת   發佈者:无其人
熱度125票  瀏覽3次 時間:2009年12月17日 09:30

一个消息在上海地产圈内流传。自今年9月以来上海开始试点的新型土地出让模式—“上海版勾地制”将会在全国推行。

但对“上海版勾地制”是否能真正起到稳定房地产价格的功效,上海地产圈内仍存在质疑,称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实质上更易排斥竞争、催生“地王”。

细解上海式“勾地”

所谓“上海版勾地制”,全称为“土地出让预申请模式”,意指提前公示土地出让计划和出让地块的详细信息,接受开发商的预申请,以稳定土地市场供应预期。

2009年9月24日,位于黄浦区的外滩金融集聚带8-1商业地块成为上海版“勾地制”试点的第一幅土地。上海春之声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大鸣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仅仅9月份,上海市就“预公告”了40多个地块的土地出让信息。

11月18日,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简称规土局)发布了上海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预申请1号公告,公告将土地范围、大小及其他规划建设要求全部明细列出,成为沪版预申请公告的标准版本。依此标准,申请人必须愿意以高于本地块公布的起始价参加招拍挂活动。用地预申请阶段一般为三个月,如有3个以上申请人符合用地预申请条件,市土地招拍挂办公室即可与出让人协商,终止该地块的预申请程序,经3天公告后提前进入土地招拍挂阶段。

此一制度与香港1998年金融危机时期实行的“勾地制”在操作方式和流程上颇为相似,但上海上实置业投资咨询公司市场总监汤辉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上海勾地”与“香港勾地”出发点南辕北辙,“‘勾地制度’在香港1998年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产生,政府初始目的是为了保证土地不流拍、不贱卖,提升土地市场信心;国内的土地预申请制度则诞生在近年国内房价持续上涨、土地价格暴涨的背景下。”

“价高者”未必得

不久前,朱大鸣的公司曾参加过金山一块地的预申请。他最终铩羽而归。“我们与政府部门协商价格,但政府明确指出该地块的底价为每亩300万元,后面再由各家公司来竞争,最后以350万成交。”

因此,对土地预申请制度,朱大鸣有些喜忧参半。“政府做好土地的规划和评估,然后找意向开发商来申请,一定程度上区别于‘价高者得’的招挂拍方式。政府的意图是在行政过程中导入市场因素,使得土地市场上的买方和卖方有一个良好的对接,增加市场的透明度。不可否认,政府的意图总体是好的,但我们也不得不说,目前中国的房地产调控越走越迷茫。”

“政府执行土地预申请制度,有利于开发商提前了解地块详细信息以及未来一定时期内土地供应计划,减少盲目拿地的冲动和风险。然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却又制约了开发商针对市场情况调节产品定位的灵活性,增加了项目操作风险。”汤辉向时代周报表示同样的担忧。

而在斯盖策划市场研究经理张宏伟看来,土地预申请制度也是利弊共存。“政府对于开发商的选择更具主动权,一方面有利于选择资质好的、符合项目开发要求的企业,避免非专业的开发商开发不熟悉的物业类型。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对于土地使用权归属有决定权,一些少数有品牌、有资质、有公关能力的开发商最终会获益较多,这样,最终土地资源将最终垄断在少数大开发商手中,未来房地产行业或形成少数开发商‘垄断’行业的发展局面。”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敬请关注凤凰网汽车【2009广州车展】专题报道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頂:3 踩:8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08 (39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14 (37次打分)
【已經有38人表態】
10票
感動
4票
路過
2票
高興
7票
難過
5票
搞笑
3票
憤怒
4票
無聊
3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