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簽新約強化同盟 共建歐洲軍邁前一步
【星島日報報道】在英國即將脫歐以及整個歐洲民族主義情緒高漲之際,德國與法國昨日簽署被視為新版《愛麗舍條約》的新友好條約,致力強化兩國在歐盟的「軸心」同盟關係,強化法德「歐洲火車頭」地位。德國總理默克爾並強調,該項新條約旨在建立法德「共同軍事文化」,向創立「歐洲軍」踏前一步。
法德選在昨日簽署新友好條約,正是一九六三年兩國簽署《愛麗舍條約》的五十六周年。一九六三年一月二十二日,時任德國總理阿登納和法國總統戴高樂在巴黎愛麗舍宮簽訂兩國合作條約,成了兩個歐洲核心國家全面和解的象徵。而默克爾和法國總統馬克龍昨日在德國西部歷史古城亞琛市簽署新友好條約時,矢言深化雙方經濟和國防關係及對歐盟的承諾。默克爾稱,新的友好條約旨在建立法德「共同軍事文化」,並「促成一支歐洲軍的創立」。她並警告須慎防歐洲民族主義興起。
默克爾向聚集在亞琛市政廳的法國、德國及其他歐洲國家的官員說:「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正在我們所有國家中增強。」她並指英國脫歐及全球保護主義愈發高漲,凸顯國際間合作正經歷困難時期。馬克龍對默克爾的言論表示贊同,又表示關注歐洲社會「持續升高的憤怒情緒」。這項新條約要求法德兩國建立更密切的軍事關係,包括一旦發生恐怖襲擊時,兩國可作聯合部署應對。兩國亦可在採購或研發武器如新坦克或戰機等方面有更緊密合作。據悉,新條約還包括一項相互防衞條款,若其中一國受襲,彼此將並肩作戰,這是北約條約中已載明的內容。
馬克龍去年底提出建立歐洲軍,惹來美國總統特朗普大肆抨擊,稱在第一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如果不是得到美國出手相助,法國人早就要學習德語,又重提北約軍費問題。不過,法德兩國領袖皆致力推動建立歐洲軍的構想。
多" data-reactid="15" style="margin: 0.8em 0px 0px; font-family: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8px;">除了國家安全事務外,新條約還涵蓋另外兩大重點──經濟合作和跨邊界關係。在經濟合作上,這兩大歐洲經濟體表明,雙方有意建立一個「依循通則的德法經濟區」。新成立有十名成員的聯合專家委員會將設法協調經濟法中的棘手環節並消除投資障礙。而跨邊界關係方面,兩國聚焦的一大重點是在四百五十公里長的共同邊界,加強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德法兩國目前已經有許多人每天為工作、就學或玩樂跨越兩國邊界。此外,兩國也希望在數碼經濟和人工智能研究領域,以及推廣再生能源以對抗氣候變遷方面加強合作。法德「歐洲火車頭」的關係一直被視為驅動歐洲一體化的背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