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星:多用潔淨燃料 電費需配合

【經濟日報專訊】中電及港燈今日在立法會公布明年電費調整。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指,社會要理解當兩電使用更多潔淨燃料時,需要在電費上作出配合。政府消息人士形容「沒有免費的午餐」。
有能源諮詢委員會成員分析,多項因素增加兩電加電費的壓力,估計電費將上調1至2%。
政府消息:無免費午餐
兩電今日向立法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交代明年電費調整決定。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昨指,兩電按既定《管制計劃協議》制定每年電費調整或檢討,會適時公布細節。本港正逐步加強減碳及更環保,兩電在使用更多潔淨燃料時,社會需要在電費上配合,相信會獲得主流社會的支持。
根據兩電的年報顯示,截至今年6月,中電的燃料帳有24.03億元的盈餘,港燈則有35.62億元。環保團體世界綠色組織分析,雖然兩電的燃料帳各有盈餘,但多項因素對兩電的電費構成加價壓力,包括政府要求兩電在2020年將天然氣的發電比率大增至5成、兩電今年起陸續有新燃氣機組開始入帳、舊機組退役、售電量下降,以及天然氣價格與原油掛鈎,今年原油價格上升帶動氣價上升,即使未來兩電擬在索罟群島對開興建浮動儲存天然氣裝置,可向外地購買較低價格的天然氣,但現有天然氣合約仍屬價錢較高的舊價格,均對電費造成加價的壓力。
世界綠色組織行政總裁余遠騁指,港燈去年以燃料帳的盈餘大量「派糖」,但「彈藥」已用得七七八八,故預料明年將加價1至2%、即每度電加2至3仙。
環團350香港聯絡主任古偉牧也認為,明年電費加幅輕微,但由於未來兩電使用天然氣發電的比例上升,故隨後2019及2020年加電費的機會相當高。
天然氣成本高 減電費空間小
他解釋,雖然政府期望兩電在新《利潤管制協議》下(中電明年10月1日生效,港燈後年元旦生效),准許利潤由9.99%降至8%,可令電費減5%,但實際未必可達到效果,原因是兩電使用天然氣比例上升,以及兩電正爭取政府批准在索罟群島對開興建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兩者均成本甚高,或抵銷利潤管制協議所帶來的電費減幅,令電費下調空間變小。
古偉牧指出,若要調低未來電費加幅,須靠政府決定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是否放入《利潤管制協議》,讓兩電賺取准許利潤。「因為這設施並不是必要的,只是提高整個供電系統的穩定性,那是否仍要讓兩電穩賺8%?」古質疑。
古偉牧建議,可按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使用率計算准許回報,或是兩電保證用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後燃料價格會低於西氣東輸的價格,這才有機會調低未來3年的電費加幅。
今年中電減收燃料費抵銷基本電費加幅,將每度電凍結在1.132元。港燈則因燃料價格調整條款帳水浸,在減收燃料費同時,發放每度電21.9仙回扣,令每度電減至今年的1.104元,歷史性低過中電。
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 請登入hk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