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危机的代价:2010的关键问题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失业人员正在某社区雇用中心登记找工
文/李籁思
反危机政策发挥了作用,全球经济开始复苏,但这一成果是有代价的,或许这就是2009年留给我们的记忆。决定2010年全球经济形态的,将会是若干重大、实质的主题,其中有的正走向与期望目标相反的方向,这增添了未来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
我们预计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在2009年下滑1.9%之后,实现2.7%的增长,表现出温和复苏。其中,亚洲经济将在2009年增长4.5%的基础上,加速增长7.0%。预期不会成为大问题,西方经济体将会维持低通胀水平。但部分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由于内需较强,资产价格显著上升,预计其央行将收紧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胀压力。
极低利率政策存在风险
或许2010年,我们在短期内会看到西方,尤其是美国在债务和去杠杆化上的影响。美国消费者与中国经济崛起是近年来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现在美国消费者遭受重创,消费需求疲软,直接造成的影响是2010年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工资增幅缓慢。房价大大低于此前的峰值,虽然股价回升,但人们仍担心养老金的安全。所有这些因素预示着,美国消费者的支出仍将踯躅不前,而且在欧洲也有很多经济体债务高悬。
重建平衡意味着西方需要减少支出,增加储蓄。而拥有巨额贸易顺差的地区,如中东和亚洲,要做的正好相反,它们需要增加支出,减少储蓄。麻烦在于,很多情况下这并不是应对危机的自然反应。事实上,增加——而不是减少储蓄,是亚洲普遍存在的对付危机的自然反应。因此对亚洲而言,有必要(正如2009年亚洲开发银行年会所强调的)在政策上深化社会安全网,对中小企业给予扶持,推进债券市场的纵深发展。这些变化的发生是有可能的,但需要时间。
重建平衡还需要进行汇率调整。预计全球决策者将在2010年召开的多次国际峰会上做出实现全球经济平衡的承诺,如IMF峰会、经合组织(OECD)峰会和G20峰会等。但到了某一阶段,汇率问题需要成为中心,而不再像2009年那样只充当配角。市场对美元的担心还会积聚,但关键的问题是人民币,人民币需要升值。从中国经济自身实现平衡的角度看,更为坚挺的人民币符合中国经济的利益。预计在2010年,可能是春季以后,人民币将被允许逐步升值。人民币汇率问题十分重要,因为很多亚洲和其它地区的经济体通过入市干预以保持本币币值的稳定,但随着外汇储备的增加,这给其国内货币政策的施行增加了难度。
由此引出了2010年的另一个主要挑战:反危机政策的后果,好的、坏的和丑的(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反危机政策“好”的方面是,决策者们齐心协力在危险的边缘挽救了全球经济。2009年4月召开的G20伦敦峰会起到积极作用(尽管很多政策是早已宣布的),并明确这些措施将延续到2010年,重点是避免政策过早收紧。“坏”的方面在于,很多经济体未能严格从实力出发实施财政政策,其中的一个教训是政府要在经济繁荣的时候留出财政盈余。
“丑”的方面是对2010年的担心。一是对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政策退出的担心,这一退出的后果可能较为清楚。另一个是退出向部分金融机构提供巨额流动性和其他刺激措施,但这一点需要结合监管政策的改变来统筹考虑。需要迎合国内选民的政治家,不愿被人们看作仍在允许银行像以往那样牟利。同时,银行则担心大量新监管规则的出台,将会不自觉地导致一些不良后果。保持高效的监管——使其既不过重也不过轻——依然是关键。最终,好的监管将会使整个经济受益。2010年的一个挑战就是避免出现过度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