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发行“碳券”破融资障碍
每经记者吴文坤发自哈尔滨
“苦于资金不足最终告吹的节能项目比比皆是。”在日前举行的第九届中国经济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世界银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办公室执行主任王树茂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在节能减排项目的资金支持上,有关部门应该开辟更多途径,不能光靠政府补贴。
做钢厂节能服务的一位公司经理对记者表示,去年他们接洽了山西的一个高炉煤气发电项目,项目计划装机3万千瓦,投资8000多万元,数年之内就可回收投资。但是,由于企业只能拿出2000万元的自有资金,而其余的资金又无从筹措,项目最终没有成功。
“许多掌握很好节能新技术的机构和个人手里没钱,很多有远见的企业家想介入节能行业却苦于把握不住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王树茂建议,通过发行“碳券”这种有价证券来募集资金,设立专门的“碳券基金”用来投资于高效益的节能减排项目和技术,同时为节能减排项目提供信贷担保和履约担保。
他解释说,“碳券”是一种投资工具,区别于发达国家采用的碳排放指标贸易模式。“碳券”具有证券的一般属性和特征,同时通过计算“碳券”持有额和持有时间,由权威机构认定持有人的节能减排贡献,并可以设立二级市场,供投资者自由买卖。
他认为,有关部门以上千万的资金去鼓励企业的节能项目,完全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来鼓励担保公司为节能项目提供担保,“200万的支持就能撬动两个亿的融资。”王树茂认为担保公司的积极介入,也有利于“碳券”市场的建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