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皮生瘡恐患癌 亞洲人較危
【晴報專訊】不少香港人偶爾也會生眼瘡,但原來若眼皮持續出現硬塊,有可能是患上眼瞼皮脂腺癌。有眼科醫生指,眼瞼皮脂腺癌與生眼瘡病徵相似,不少人會忽略其嚴重性,導致耽誤治療。眼瞼皮脂腺癌的成因未明,但亞洲人、長者、曾接受電療或曾患有身體其他癌症的人士,患上風險較高。
香港眼科醫院於2001至2015年追蹤研究22名曾在其醫院接受治療的眼瞼皮脂腺癌患者。香港眼科學會秘書長李琬微引述研究指,病人由發病至確診時間平均約一年,而患者以長者居多,平均年齡65歲。她說,此癌症成因未明,但臨床證據顯示,長者、皮脂腺有非癌性腫塊、曾暴露於輻射,如曾接受電療或曾患其他癌症人士,風險較高;亞洲人發病率比白人高,本港發病率為11.1%,而女性與男性的患病比率為7比3。
持續有硬塊 宜及早求醫
52歲黃先生2011年發現右上眼皮長有一粒沙狀物體,但不痛不癢。一個月後求醫,醫生以為是眼瘡,只處方藥膏及眼藥水;一年後眼瘡變大更影響視力,曾割開眼瘡檢查,但因無含膿,醫生再次處方藥膏和眼藥水,惟無改善,再抽取軟組織化驗,確診患眼瞼皮脂腺癌,需做手術切除。兩年後,他發現耳下腮邊長有硬塊,醫生指其口水腺有腫瘤,相信與眼瞼癌有關,後已切除,現情況良好。
香港眼科醫學院委員袁國禮指,眼瞼皮脂腺癌其中一種病徵,是上下眼瞼長硬塊,與生眼瘡相似,不少患者被誤診為生眼瘡,但眼瞼皮脂腺癌有機會擴散至淋巴,如口水腺,甚至其他器官,死亡率偏高約10%,建議若眼皮持續長有硬塊,應及早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