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7000亿救市计划操盘手隐居山林
现年36岁的尼尔·卡什卡利曾任华尔街投资银行高盛集团的副总裁、美国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的特别助理、财政部金融稳定办公室主任,美国政府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就由他掌控,尼尔成了冉冉升起的一颗政界新星。
金融稳定办公室主任这个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职位,给尼尔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在这个位子上坐了8个月后,尼尔出人意料地辞职,带着妻子离开华盛顿,在北卡罗来纳州内华达山区过起了隐居生活。12月6日,美国《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报道讲述了尼尔一家的近况。
1.从业6年 升任助长
1973年7月,尼尔出生于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一个贫困家庭。后来,他父亲当了工程师,母亲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病理学家。几经拼搏,父母带尼尔移民到了美国,在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一个很小的印度人社区定居下来。
尼尔的母亲善于倾听别人诉说烦恼,然后进行劝导。父亲在退休后热衷于公益事业,致力于为西非的贫穷地区引入电力和洁净水。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尼尔产生了影响。
像许多亚裔子弟一样,尼尔在高中时数学成绩优秀,被同学选为毕业班的致辞人(这是高中毕业生的最高荣誉)。随后,他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获得了工程学士和硕士学位,毕业后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当了几年工程师。后来他改了行,到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攻读MBA。
2002年,尼尔从沃顿商学院毕业。他曾在高盛集团实习,表现出色,所以很快在高盛谋得了职位。据说当时高盛的招聘主管之所以看中他,不是因为他的经济学知识,而是看中了他在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工作经历,这段经历让他熟悉技术术语,能与高科技企业的高管们畅谈无阻。
正式进入高盛后,尼尔作为一名普通员工,一直在旧金山分部工作,与时任高盛总裁、后来出任美国财长的亨利·保尔森互不相识。2006年初,工作出色的尼尔经上司乔治·李引见,结识了保尔森。保尔森回忆了当年在尼克松政府工作时的情景,尼尔则表达了自己对效力于政府部门的兴趣。
2006年5月30日,保尔森出任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没有忘记“想为政府效力”的尼尔,很快聘请他做自己的特别助理。2008年夏,尼尔升任助理财长,此时,他进入金融业只有6年。
2.成为7000亿救市计划操盘手
2007年夏秋之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尼尔协助保尔森夜以继日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包括对“两房”(房利美和房贷美)和国际集团(AIG)的救援计划。
尼尔亲自参与了财政部金融救市计划的设计,还是就该计划与国会谈判的人员之一。2008年10月5日,在该计划提交给国会的前夜,尼尔留在办公室里直到凌晨4点。当时,保尔森把尼尔等几个助手召集到一起说:“我要尼尔操作此事!”尼尔则微笑着回答说:“可以!”
国会通过了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后,尼尔顺理成章地被任命为财政部金融稳定办公室主任。事后有传言称,保尔森之所以选中尼尔,是因为两人有很多相同之处,比如,两人都来自中西部地区,留着相同的发型。
虽然看上去手握大权,无限风光,但实际情况不如看上去那么美。随着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人因为破产而自杀,尼尔的一切都在众人关注之下。
一开始,人们互相打听:“尼尔是谁?7000亿美元他能搞定吗?”美国《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质疑他过于年轻,恐难当此大任。还有媒体报道称,尼尔之前在高盛的工作经历让他与华尔街关系密切,说不定他会把这7000亿美元全投到华尔街,而不顾民众的利益。
渐渐地,质疑声被批评和攻击取代。2008年11月12日,财政部宣布改变7000亿美元救市资金的用途,不再按原先计划的收购金融机构不良资产,转而采用认购优先股的方式向银行业注资。这令国会有了指责财政部的理由,尼尔成为国会“瞄准”的第一目标。当然,就像尼尔在接受美国《时代》周刊采访时所说的:“保尔森财长完全主导此事(金融救援计划),我们只是实施他的策略。”
3.隐居山林“戒除华盛顿毒瘾”
即便只是帮助保尔森实施策略,也让尼尔付出了很多。担任金融稳定办公室主任后,他的黑莓手机每隔几分钟便有电话打进来,或飞来短信。整天忙于工作让尼尔和妻子米娜的关系日渐疏远,米娜后来回忆说,当时“我们已经没什么话说,生活在一起就像行尸走肉”。
就连在克利夫兰从小玩到大的好兄弟也向尼尔施压:“嘿,伙计,听说你手头上有7000亿美元,赶快把克利夫兰布朗队(美国国家橄榄球大联盟球队)买下来,再把那个该死的主教练炒掉!”
无休止的加班、国会的批评、媒体的质疑、亲友的疏远……这一切就像一座座大山,接二连三地向尼尔压来。尼尔有个习惯,就是用大餐来缓解压力。每次大快朵颐后压力是缓解了,体重也增加了。
更糟的是,尼尔发现自己失眠,甚至还在办公室里突发心脏病。几近崩溃的尼尔在今年5月1日递交了辞呈。
只花了一个星期,尼尔和妻子将他们的大件物品“无限期封存”,然后带着一些日常必需品来到北卡罗来纳州特拉基河附近的山林中。行前,尼尔告诉朋友们他要去的地方“很偏僻”。他扔掉名片,并在一张纸上列出了今后的生活计划:建木屋、伐木、减掉20磅(约为9公斤)体重。他将这个计划称为“戒除华盛顿毒瘾计划”。
离开大都市的喧嚣,尼尔和妻子在蓝天白云、绿树青山中过起了隐居生活。尼尔不必再每天西装革履,净面剃须,也不必像以前那样整天忙着开会、接电话。
4.不再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经过半年的“归隐山林”生活,尼尔已基本完成了“戒除华盛顿毒瘾计划”,至少在表面上是这样。他自己伐树,到最近的小镇集市上买来建材,亲手搭起了一座木屋,并以砍树为生。
每天白天,尼尔拿起斧子,带着两条纽芬兰犬,穿行在山林中,砍伐合适的树木。他经常干到很晚才回家,山中经常有狼、黑熊等野兽出没,两条纽芬兰犬成了尼尔忠诚的保镖。
虽然伐木的工作很辛苦,但尼尔说,听松涛阵阵、鸟儿鸣叫是最好的休息。除此之外,他还练习举重,在山间骑自行车,他的体重从最初的203磅(约为92公斤)减到181磅(约为82公斤)。
小木屋中没有电视,这使得尼尔和妻子的关系亲密起来。收工回家,吃过晚饭,尼尔便和妻子聊天、看书,一起讨论书中的情节,谈一天中的见闻,山上哪里的野花最好看,哪棵树上的野果红了,都是他们的谈话内容。夫妻俩再也不是以前那种“最熟悉的陌生人”了。
一个细节可以看出两人关系的“回暖”。美国《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前去采访时,尼尔恰好要修补小木屋屋顶的一个裂缝,他拿起钉枪和木板,攀上10多级梯子,用钉枪钉木板。尼尔持钉枪的手臂要尽量前伸才能够到木板的顶端,他只能用一只脚踩住梯子。妻子米娜连忙喊道:“甜心,下来,那样很危险!”
尼尔笑着说了句“该死的裂缝”,手上却加紧了动作。
从梯子上下来,尼尔对《华盛顿邮报》的记者说:“7000亿美元只是一个虚幻的数字,没人知道多少才够,也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去用这些钱。”他转过身看着自己的小木屋,“它才是真实的。我能看见它、触摸它,可以在里面住上30年。”
5.有朝一日或许回华盛顿
虽然隐居,但尼尔并非与世隔绝,他的黑莓手机每天都在接收国内外新闻,他还可以无线上网。只是,他不再关心那个曾让他陷入困境的救援计划。
尼尔说,现代通讯网络让他不能真正“归隐山林”,以前的同事们不时通过短信、互联网向他求救:“尼尔,快回来吧,我们需要你。”接替保尔森出任财长的盖特纳也恳请他出山。
但尼尔对这一切不感兴趣,他珍惜和米娜的二人世界。他说,他曾在凌晨和米娜一起相拥而坐看流星雨,真是太美了。“和这个相比,7000亿美元实在太渺小了。”尼尔抬起头,看着深邃的夜空说。
前不久,尼尔回了一趟华盛顿,为保尔森的自传《危险边缘》出谋划策。他在山林中通读了一遍大样,这本书中也有关于他自己的情节。在书中,保尔森评价尼尔是一个“极具天赋且非常自信的人”。
搭乘从机场开出的出租车,尼尔路过曾经无比熟悉的白宫,不禁感慨:“太好了,我现在不用待在这里了!”
在办公室,保尔森热情地拥抱了尼尔:“尼尔,你和今年4月时不一样了,那时候你胖一些。”尼尔回答:“我比4月时瘦了约20磅,而且比那时开心。”
在华盛顿待了两周,尼尔便和妻子“逃”回了山林小屋,因为他们“想念在干衣机里筑巢的金花鼠,想念每晚划过夜空的流星”。
“有朝一日,我还会回华盛顿吗?”尼尔有时这么问自己。想了一会儿,他认真地对米娜说:“也许10年、20年后会回去。毕竟那是个给人深刻影响的地方,不管是好是坏。”
(未经《青年参考》报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新闻故事”版稿件,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银行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敬请关注凤凰网汽车【2009广州车展】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