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沧桑变 东德产业沉浮
统一的德国心 怀旧的东德胃
20年过去,原东德地区的化工产业逐渐淡出历史舞台,食品却逆势走强
本刊记者 刘艳涛
几乎每个人提到德国都会先说:奔驰汽车、啤酒、德甲足球,因为这些以西德文化为代表的产物更容易被人认知和熟悉。但20年前,有一个词比上述词更热门,那就是——柏林墙。
20年过去,扒开柏林墙倒塌的砖砾,两德统一之中,又隐含着多少记忆和淡忘?
被遗忘的和被复活的汽车
20年,上帝都会睡着。如果不是德国人索斯滕·雅恩怀旧,想出制造“汽车尾气罐头”,以及柏林博物馆的收藏,曾经称得上是“东德象征”的“卫星牌”汽车将会被时间埋没。
“‘卫星牌’轿车曾经在东德满街都是,当年该品牌相当紧缺,为了得到一辆这样的汽车,东德人至少要等上几年时间。”一位前东德的老汽车修理工说。但在柏林墙倒塌后的第二年,西部与东部的马克按1∶1的比率兑换,使前东德地区居民的腰包一下子鼓起来,购买力大大提高。“卫星牌”这种低档车一下子被来自前西德地区的高档车淘汰掉了。
东德人开始购买高档的西德轿车,但他们的“阔气”并没有得到尊重。西德人说:“你们自己不愿买‘卫星牌’,难道也要怪我们?”此前在东德的“卫星牌”小汽车刚冲破柏林墙开进自由的西方时,西德称赞它连汽油味都如同“芬芳的花香”,可没过多久,它就成了西德人嘲讽的对象:“难看,乏味,呆头呆脑,灰不溜秋,哪能和咱的“大众”、“宝马”、“奔驰”相比?”
而今,如果在大街上看到这款二冲程的“卫星牌”汽车,人们除了感到新奇和惊讶,没有别的。这款前后总计生产了300万辆的“卫星牌”汽车,已经随着柏林墙的倒塌,逐渐画上了句号。
前东德的IFA卡车曾在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大批量向中国出口,但如今,它也与“卫星牌”汽车一样,退出了历史舞台。
俗语说,上帝关上一扇门,也会打开一扇窗。确实如此,当“卫星牌”汽车、IFA卡车的“门”被关上的同时,同样是原产于东德地区的Trabant汽车的“窗”却被打开了。
Trabant虽然性能并不很出色,但有趣的是,人们一直对它追捧不断。“Trabant不能绝迹,如果它消失不见,那就太可惜了。何况它已成为历史的组成部分。现在Trabant轿车的存量已经不多,开着它可是很抢眼的!”
2009年6月21日,在德国东部的茨维考,第15届Trabant汽车驾驶者大会在这里举行,有2000辆Trabant牌汽车在此次大会上展出。
在Trabant系列车中,其最出名的Trabant 600车型尽管性能并不特别出众,但仍被视为前东德地区汽车产业的一个标志,其经典程度不亚于MINI和老甲壳虫。在两年前法兰克福上还是模型的新Trabant nT,今年终于展示了其概念车。Trabant 汽车在人们的记忆和历史的前行中,正在复活。
沉默的见证者
前东德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褐煤产区。从1908年到1990年,这里煤矿采掘方式也经历了从人工到机械的过程。虽然它的储量可以支撑到2040年,但在两德统一以后,民主德国的支柱企业——褐煤生产企业,提前半个世纪便被关闭。
曾经的褐煤产区比特费尔德市(Bitterfeld)主要市区现在是一片湖区,该市在两德统一后,已经变身为一个文化中心,2000年还曾是世博会的分会场之一。在这里,欧洲的艺术家们堆起了一些高低错落的小山,复制出当年的煤矸山,褐煤采矿区的矿山废料、铁轨。他们还在高伊次舍湖的东侧半岛,实施了当时世界最大的艺术风景项目。
今年71岁的哥哈尔德·施泰伯先生,是比特费尔德市变迁的见证者。在他工作的50年间,见证了褐煤矿区变迁的整个过程。施泰伯在他的一生中,仅仅失业一天。1990年7月31日,由于原东德历史上最大的一片褐煤矿区关闭,矿井开始被用水淹埋,身为矿坑负责人的施泰伯在8月1日失业;仅仅一天后,8月2日,他重新上岗,不过身份变成了矿产维护者。
比特费尔德曾经是欧洲工业文明“掌纹”上的一条生命线,但这条生命线在柏林墙倒塌一年后,戛然而止。两德统一以后,德国政府曾派人来调查过城市中的一栋古老的、漆黑楼房的来历,发现这座楼房来历不俗,它的用砖、建筑方式非常特殊,全德国只有法兰克福才有另外一栋。这栋出身高贵的楼房本色原是黄色,只不过在褐煤的污染之下已变成了黑色。
在如今的德国,奔驰车仍在路上奔驰,比特费尔德的褐煤则沉默地掩埋在水下。
除了褐煤矿,这里还是大名鼎鼎的“爱克发”胶卷诞生地,是世界上彩色照片诞生的地方。比如,对于遥远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别国的照片记忆只有黑白两色,惟德国人拥有彩色的记忆。
爱克发胶卷工厂现在已经荒芜,当年叱咤风云的化工联合企业,如今只能在工业和电影博物馆的小卖店里看到它的图纸,这些图纸每张卖0.2欧元。
“怀旧”的食品
当以褐煤、彩色胶卷为代表的前民主德国工业文明线断了以后,十几年后,以食品为主的一些产于原东德地区的日用消费品,却在不经意间夺回了顾客的青睐。
每周六早晨,位于原东柏林普伦茨劳贝格区一家面包店门前总排着长长的队,最多时有20多位顾客,一直排到大街上,尽管在这个居民小区里还有其他的面包店,但他们一个个都耐心地等待着。
“我就喜欢东柏林的小面包,这些小面包的口味明显比我们那边的好多了,不像西德的小面包,里面都是空的。”一位来自西边的顾客说。
十几年前,来自前东德地区的产品,曾有好长一段时间为众人所鄙。人们抛弃前东德产的“施拉格”甜巧克力块,转而选择前西德的“运动”或者“瑞士莲”巧克力 ;大家嘴里咬的是雀巢巧克力十字圈;谈到咖啡豆就一定要“雅克伯加冕”牌,不再要前东德的“罗斯菲因”牌。
在柏林墙被推倒大约5年以后,这些来自前东德地区的居民才重拾起对前东德货的感觉。
如今,前东德的隆多咖啡、卡迪烤肉粉或者维他可乐,在超市都能买到。前东德人最喜欢的产品包括图宾根州产的“穆尔豪森”牌李子酱、堡岑地区的芥末酱,以及用萨克森州牛奶做的黄油。洗漱用品中,赫施费尔德产的“菲特”牌也日益走俏。
就连德国西部的大型销售集团也针对人们的需求进行了调整。“我们越来越多地考虑到地区特色产品。两德统一以后西德货一度占据了主流,但现在潮流又开始转向东德怀旧。”
隶属麦德龙集团的利亚(Real)百货有限公司职员西蒙娜迈耶道,“有时我们还卖邻村的奶酪。我们已经在前东德地区的分店里收罗了近2000种前东德商品。”如今,在德国Real和Extra超市的货架上,来自东部的Penne牌面条,已经自然而然地和Buitoni或Barilla牌的意大利面条并排放在一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09中国网民财富报告调查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