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国税局人员电话行骗撞上了真国税局人员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ת   發佈者:匿名
熱度234票  瀏覽9次 時間:2009年9月23日 17:55

本报吉林讯(记者 姜彦艳 实习生 张旭) “你好,我是国税局的,现在要为你办理购车退税。”吉林市某企业一员工正在接待吉林市国税局工作人员,突然接到这样一个陌生电话。

近日,这种以冒充国税局和车管所工作人员的电话诈骗事件,屡次上演,对方多数都是直接致电车主,很多被骗市民对自己的联系方式被对方获悉感到奇怪。

骗子众生相

1李鬼遇李逵——栽了

骗子撞上真国税局工作人员

在吉林市国税局工作的李先生说,最近,他在吉林市一家企业办理税务登记,企业工作人员正在准备税务证明,突然接到了一位自称国税局的工作人员的电话,称能办理购车退税业务。

“我当时还挺纳闷呢,没听说有这事儿啊!”李先生接过了电话,“你是哪个单位的,我就是国税局的。”这时电话的另一端一听,话都没说连忙挂断了电话。

2骗局被揭穿——怒了

破口大骂,挂断电话

漫画 马勇

“您好,我是吉林市车辆管理所的。您是马先生吗?你在2009年2月14日购买了一辆二手捷达车吗?现在可以为您办理车辆购置税退税业务。”9月20日中午,吉林市民马先生接到了一个陌生来电,称马先生购买的车辆根据国家出台的汽车税费调整政策,可以办理退税业务,要求马先生到附近银行ATM取款机办理转账手续。

“我一听是外地口音,就提高了警惕!”马先生说,来电话的人有一口浓重的南方口音,这让他一下戒备了起来,“你到底是干什么的?我去过车辆管理所那么多次,根本就没你这口音的人。”马先生立即质问。

“×××!你管××我是干什么的!”电话另一端的所谓工作人员,发现被揭穿,立刻破口大骂,随即挂断了电话。

事后,马先生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特意上网查询这个以135开头的来电地址,证实是来自武汉。“我的个人信息是怎么漏出去的?他怎么知道我是在什么时间,买的什么车呢?”马先生很疑惑。

3骗局终得逞——隐身了

骗走银行卡中3000多元

周先生最近同样接到了类似电话,来电是一个400开头的电话号码。来电人直接就说出了周先生购买车辆的一切信息,同样要求他到附近银行的ATM机上通过电话指导转账,办理退税手续。

周先生按照提示到银行操作,卡中3000多元存款不见了。再打电话,也打不通了。周先生明白来电话的人根本就不是什么车辆管理所的,而是一个骗子。他立即向警方报案。

公安部门:骗子通过网络虚拟电话行骗

据吉林市公安局调度室主任张岩介绍,“购车退税”骗局一个重要特点是团伙犯罪,分工明确。每次作案时,都会有3名以上的犯罪嫌疑人相互配合,其中一人假冒国税局或车管所工作人员,通过网络虚拟电话(大多显示为以“400”、“0”开头),打电话骗取受害人信任,另一人要求受害人按照电话指令在银行ATM机转账操作,通常使用的手段为:要求事主在转账界面输入一组号码,然后再输入另一组密码(即转账金额)后确认。按完确认键后,事主的钱就被转到不法分子账户上。最后一人则负责将到账钱款迅速提出。

作案时间均发生在8时至17时之间,此时正是银行营业时间,犯罪嫌疑人能顺利地使用信用卡转账业务。

为此,张岩主任提示广大市民,如果接到类似电话或短信,如果不能确认其真实,可以拨打110。

税务部门:不要轻信对方给的“咨询号码”

22日下午,吉林市丰满区国税局副局长杨凤丽说,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减征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通知》,自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部分小排量车辆购置税减半征收,即由10%减按5%,但并未出台不法分子编造的“购车退税”的政策。而且新车购置后,在税务大厅缴税,应减半征收的购置税部分,工作人员为车主自动减免了,事后根本不会再有工作人员主动与车主联系。

杨凤丽说,现行吉林市区内,所有新车的车辆购置税及减免业务,均是在丰满区国税局税务大厅办理,骗子口中的车管所和其他税务机关,根本办理不了车辆购置税及减免业务。所以在接到此类电话和信息时,车主如有疑问应通过正规渠道到银行、税务机关等查询,不要轻易拨打电话中给的“咨询号码”。

疑问:个人信息如何泄露出去的?

在很多被骗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深深的疑问,为什么骗子能这么准确地说出我的姓名、电话、住址,甚至连购买车辆的时间和车型等信息都说得非常准确呢?

据国内媒体调查,专业倒卖各种个人信息的“信息贩子”,声称能从物业、银行、电信、统计部门甚至商场会员服务中心的 “熟人”手中,批量购得个人信息。

在获得这些信息后,这些“信息贩子”就通过网络等,卖给房产中介、贷款公司以及有需要的企业或个人。

律师:泄露个人信息刑法没明确

吉林市保民律师事务所修保律师说,由于个人信息不属于商业机密和国家机密的范畴,因此在刑法上,对于个人信息的外露,还没有明确的界定。如果,车辆信息管理的相关部门,在没有经过车主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将车主的个人信息向外透露,车主可以根据《民法》《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向人民法院提出民事侵权的诉讼请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頂:17 踩:10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3 (73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44 (72次打分)
【已經有62人表態】
9票
感動
7票
路過
12票
高興
10票
難過
9票
搞笑
5票
憤怒
4票
無聊
6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