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廟宇文化節 展三名寺3D模型

熱度139票  瀏覽32次 時間:2016年10月17日 09:15

【星島日報報道】廟宇與香港文化息息相關,華人廟宇委員會將於本月廿八至三十日在維園舉辦首屆「香港廟宇文化節」,儒釋道三教代表均有參與,除了由釋智慧法師主持的祈福法會,及道教祈福科儀外,香港最後一名專業神佛像工藝師獲邀主持神像雕刻示範,並展出沙田車公廟等三家著名寺廟的3D立體打印模型,目標吸引三至五萬人參與。

  近年的定慧寺事件和廟宇財政監管問題,有損公眾對佛壇印象,但扎根於本港的宗教和民間信仰源遠流長,其中儒釋道三教更與廟宇關係緊密,華人廟宇委員會與民政事務局首度聯合三教及東華三院,將於本月廿八日至三十日於維園舉辦第一屆「香港廟宇文化節」,宣揚香港廟宇文化和承傳傳統習俗,加深市民對宗教的認識。

  活動於廿八日舉行開幕禮後,緊接兩日將舉行場活動,其中三十日將有由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釋智慧長老主持的祈福法會,廿九日則有由香港道教聯合會主持的廟宇與祈福科儀,即場進行附設講解的灑淨科儀;兩日均舉辦多場專題講座,涉及古建築、廟宇文化、通勝、籤文、《周易》多個主題,以及關於宗教服式、節誕、傳統習俗等共五場展覽。

  為增添活動趣味和互動性,大會邀請了深水埗三太子廟和大坑蓮花宮的廟祝、師祝等廟宇工作者,首次離開廟宇,與市民分享廟宇的工作點滴和儀式,講解例如紮馬腳和升小人等傳統習俗。

  不少廟宇均屬歷史建築,城市大學的精進教育實驗室則獲邀利用「3D打印」技術,打印一比一百二十五的沙田車公廟大殿模型,以及一比六十的大坑蓮花宮和鴨脷洲洪聖古廟模型,該實驗室主任范子祺表示,3D打印模型較細緻,即使是「二龍爭珠」和「彩雲」等廟宇裝飾,以至是屋頂一塊瓦片,都能夠準確重現,模型除可以作為一種實體建築的記錄,亦可以協助未來保育、維修乃至重建。有關模型由學生進行實地測量,配合航拍記錄,平均需時一百小時繪製,八十小時打印,花一個多月時間才能完成。

  華人廟宇委員會文化及宣傳小組主席葉長清表示,委員會過去每兩年一度在不同廟宇舉辦廟會,平均吸引二至三萬市民參與,今年以廟宇文化節形式首度在維園舉行,斥資三百多萬元,活動費用全免,目標吸引三萬至五萬人參加,並期望未來可以兩年一度繼續舉辦廟宇文化節。

頂:6 踩:8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2 (44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42 (48次打分)
【已經有33人表態】
6票
感動
2票
路過
3票
高興
4票
難過
2票
搞笑
7票
憤怒
4票
無聊
5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