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缉思:中美关系需跨五道坎
岁末年初,在回顾2009年中美关系稳定发展“三十而立”的同时,北大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教授却对2010年中美关系发展走势抱有忧虑。王缉思与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班子的多名核心成员熟识,12月中旬刚刚走访了华盛顿。
王缉思透露:“我最近从美国的同事那边了解到,美方目前担心,以前美中关系总是在新总统上任第一年出现动荡局面,然后在第二年恢复发展。但奥巴马政府是否会恰恰相反,在2009年开局良好的局面下,2010年对华关系将遭遇更多坎坷。”
2010年奥巴马政府面临国会中期选举,共和党议员很可能会借机向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发难以赢取选票,这给中美关系发展蒙上一丝阴霾。王缉思明确指出,奥巴马见达赖、美国对台军售、贸易摩擦、核安全问题以及中美军事交流,这五大潜在冲突可能会对2010年中美关系发展构成挑战,是中美关系向前发展必须跨越的“五道坎”。
2009开局平稳
《21世纪》:2009年正值中美关系“三十而立”之际,又恰逢奥巴马新政府上台,你如何总结中美关系在这一年中的发展情况?
王缉思:奥巴马上台第一年,中美关系开局良好,以往美国新总统上任第一年,中美关系总是会经历动荡,出现不稳定性。而在2009年奥巴马上台后,马上和中国领导人有相当多的接触和交往,两国政府各个层次以及智库、商界的沟通都非常多。这一年中美关系没有出现大动荡。2009年,中美关系发展既深又广。
《21世纪》:2009年中美关系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缉思:深度方面,体现在中美关系的议题深入到两国发展的纵深领域和内在动力。对中国而言,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扩大内需、提高社会福利等措施都已经写入了中美联合声明。而中美联合声明中双方一致认为:“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对确保中美关系稳定发展极端重要。”这必然是指各自的国内核心利益。对于美国而言,贸易赤字、劳工保护、美元走势也成为对华关系的重要议题。可见中美关系已经深入到各自的国内议题,并涉及到两国的长远发展方向。
广度方面,中美关系目前已经涉及到从到金融稳定、扭转全球经济失衡等很多全球性问题,而像朝核问题、伊核问题、巴基斯坦阿富汗的稳定问题等许多涉及第三方的问题,也在中美关系中占据更为突出的地位。
2010坎坷隐现?
《21世纪》:你怎么展望中美关系在2010年的发展走势?有哪些关键词需要特别注意?
王缉思:明年中美关系发展的大趋势肯定是稳定的,但也有几点需要警惕。中美双方高层也在考虑,能否在2010年促成中国国家领导人访美。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明年也将在中国举行。但这些高层交往,都需要一些良好的气氛。可是从中美关系面临的一些潜在波折来看,恐怕都比较难以处理。我最近从美国的同行那边了解到,美方目前担心,以前中美关系总是在新总统上任第一年出现动荡局面,然后在第二年恢复发展。但奥巴马政府是否会恰恰相反,在2009年开局良好的局面下,2010年中美关系将遭遇更多坎坷。
《21世纪》:你认为中美关系在2010年可能会在哪些领域遭遇坎坷与挑战?
王缉思:第一,美国的一些行为,可能会对中方所界定的一些核心利益造成损害。比如说奥巴马如果会见达赖,就触及到中国的核心利益。而且在什么场合见,在什么时间见,造成的损害大小也会不一样。
第二,从时间点上看,美国对台军售问题可能会更早地引发争议。中美联合声明中美方“欢迎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而对台军售明显不利于两岸关系向好。
第三,贸易保护主义在2010年也可能对中美关系造成威胁。美国现在贸易赤字巨大,失业率高达10%,明年奥巴马政府会将保就业当作全年的首要任务,因为这直接涉及到明年国会中期选举的成败。所以明年美国必定会继续采取一些贸易保护措施。从中美双方高层来说,都不愿意出现贸易战,但在一些具体的经济利益面前又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明年的贸易摩擦会更加突出。而这里面还包含了汇率问题方面的冲突。不仅是美国,欧盟以及巴西等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估计都会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向中国施压,中国在汇率问题上将会遭遇更大的压力。
第四,奥巴马上台后强调核安全问题,这也将成为2010年中美关系的关键词之一。这里面包含两个层次,首先是核不扩散问题,这就涉及到朝核问题与伊核问题。伊核问题上美国和俄罗斯已经有了一些协调,美国也希望中国在伊核问题上更多考虑美国的利益和关切。第二个层次是削减核武器,明年4月奥巴马将在华盛顿召开核安全峰会。美国和俄罗斯就削减核武器已经达成一些协议,美国希望中国也有所表示。
第五,中美军事交流方面也可能出现一些摩擦点。美方对军事交流的速度、广度和深度都是不满意的,而中国则对美国对台军售以及在中国周边加强侦察活动表示强烈不满。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希望中国军事实力透明化,就很难做到。中美的军事交流,目前已经落后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交流。中美迫切需要加强相互的战略互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