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年輕人 有票投就有say?

熱度267票  瀏覽67次 時間:2015年6月23日 17:01

【經濟日報專訊】港人習慣到18歲就可投,但在日本則不然,前天才修法把投票年齡從20歲降至18歲,年輕選民了,照計更有say,但青年面對的,或反而是未來話語權不增反減的局面。

調低法定投票年齡,成為全球不少地方的議題,台灣便一直有要求把20歲的投票年齡降低,最近在日本更正式實現,周三通過修正法例,明年6月起,投票年齡將從現時的20歲降至18歲,新增的240萬名18、19歲選民,可望在明年參議院選舉投票。

日青年政治冷感 投票率甚低

70年來首次降低投票年齡,自屬大動作,日政府解釋,是要最有效地把年輕人的聲音反映到政治之中,但其實更多輿論分析認為,首相安倍晉三是有意讓更多年輕人參與明年投票,支持他的修憲行動。

背後動機各有各說,但年輕選民確是多了240萬人,是否如政府所說,年輕人聲音更能被彰顯,更有say、政客也要對他們倍加重視?可惜的是,情況可能相反。

本來有一票在手,政客就無法對其視如不見,但是日本的「困局」,亦在於年輕人的投票率特別低,對政治不熱心,與之相反的,則是老年人熱衷投票。在2013年的參議院選舉,平均投票率為54%,但20至24歲、25至29歲年輕人的投票率,均不超過36%,反而年長者則愈老愈愛投票,60至64歲為66%,65至69歲、70至74歲更達到約70%,投票率幾乎是年輕人的一倍,拉攏年長者選票,較拉攏年輕人划算得多。

魅力政治人物不多 欠吸引力

年輕人不愛投票的問題,其實是全球現象,諸如英美也是如此,美國2010年中期選舉,18至24歲投票率僅得21%;英國2010年大選,18至24歲投票率44%,相較65歲或以上,少了32個百分點,當地有智庫早前提出,倒不如強迫18歲年輕人必須投票。

為何青年不投票?就連英國《經濟學人》對此曾加以分析,認為現今青年遲結婚育兒、遲買樓,感覺政府政策對他們的影響不太大,加上有魅力的政治人物不多,難吸引青年去投票。

日本青年上流難,遲婚又難買樓,既對社會政策不感興趣,對政治更冷感,但若青年不去行使投票權,則在政治上更難取得關注,有票在手也沒用!

更讓年輕人無奈的是,他們在人數上也屬弱勢,在過往年代,社會年輕人多、老年人少,人口結構呈正三角形,青年人多勢眾,話語權也大。但到了今天,生育率低、人均壽命不斷延長,結果年長者漸成為最龐大的一群,結構反過來變倒三角形,話語權順理成章「轉移」給年長者。

人口老化的趨勢,未來亦只會更嚴重,現時日本65歲或以上人口佔26%,但至2050年時,更將達到40%,年長者是人口上的多數、投票率又高,就算把投票年齡降低,增加數百萬的年輕選民,但年長選民更多,政客在選舉之時、考慮福利政策之時,將會向哪個群體傾斜,大家也料想得到。

港青選舉取優勢 恐怕不易

日本面臨的狀況,可會是明日的香港?固然,香港情況未如日本般嚴重,年輕人的投票意慾,雖然較平均低,但亦談不上政治冷感,如在2012年立法會選舉,18至20歲投票率為42%、18至30歲為47%,均較整體投票率53%低,但亦不至於差距太大。

可是在人數上,年輕人其實一樣「輸蝕」,年輕人登記做選民的比率一向較低,18至20歲、26至30歲的選民登記率均不超過60%,較全港平均73%低。本港年輕人亦並非看不到問題,為起「抗衡」效果,近年紛紛發起各種運動,呼籲年輕人登記做選民、谷投票率等,知道若還不加緊行使投票權,肯定更蝕底。

在2014年,21至35歲年輕選民數目為109萬,已少於51至65歲的137萬,未來年長者多、年輕者少的趨勢只會更明顯,到了2031年,65歲或以上的老年人口將達26%,至2041年更是30%,年輕人想在選舉之中取得優勢,恐更不容易。

本港年輕人近年的政治參與度增高,渴求有say,更加盼望把自己的訴求及聲音,在選舉之中反映。但民主選舉的現實,也是一個鬥數人頭的遊戲,一如日本的年輕人般,本港青年在人數上並無優勢,未來更見弱勢,就要看能否用提高選民登記率、投票率等,盡量彌補挽救弱勢局面?


頂:7 踩:13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13 (80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59 (82次打分)
【已經有85人表態】
13票
感動
9票
路過
13票
高興
6票
難過
16票
搞笑
11票
憤怒
8票
無聊
9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