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外长赶考
“你知不知道欧盟在阿富汗没有驻军?你知不知道欧盟每年在阿富汗花掉多少钱?你曾经探访过驻扎在海外的军队么?”
1月11日,在欧洲议会对欧盟首位“外长”凯瑟琳·阿什顿的听证会上,英国保守议员Geoffrey Van Orden连续发问。
阿什顿的简历上并无任何直接的外交经验。难怪自她在2009年11月被选为“外长”,即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兼欧盟委员会副主席起,对她能否胜任的怀疑就一直没有中止过。
11日的听证会被认为是对她在外交领域能力的第一次考验。阿什顿在3个小时的听证过程中表现得自信、轻松,对议员们有问必答。然而,在所涉及到的美国、伊朗、阿富汗、俄罗斯等问题时,她给出的几乎都是模糊答案。
这是一场不出彩也没什么过错的听证会。欧洲议会第四大政党绿党在听证会后发表声明,批评她的听证会没有显示任何真知灼见;德国保守议员Elmar Brok则表示,我会支持她,但对她我没什么热情。
外交整合机构先行
阿什顿在当天听证会上为数不多的具体表态之一,是她上任以后的首要工作,即建立欧洲对外行动机构(EEAS)。
根据《里斯本条约》,欧盟将建立单一的对外行动机构,由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统领,统一执行欧盟的外交政策。阿什顿称其是“一生只有一次”的机会,将所有政治、经济和军事要素整合在一起,履行“一个连续性的战略”。
原来,来自欧盟委员会的对外关系总司,理事会的外交和安全事务高级代表团队以及各成员国分别在这3个层面负责欧盟外交事务;而在后《里斯本条约》时代,将由EEAS这一单一机构从事外交工作,来自欧盟委员会、理事会和成员国的外交人员将各占1/3。这一转变的另外一个表现是欧盟驻外代表团的外交团队规模将扩大,而欧盟各成员国驻该国使馆的外交人员数量则将减少。
“很有可能的是,那些被派往EEAS的各成员国官员将会逐渐将他们的工作重点从保护本国利益,转变为保护欧洲的共同利益”, 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研究主任乔纳森·霍尔斯拉格(Jonathan Holslag)分析说,“这对欧盟与战略伙伴打交道时,将会是一个积极的影响”。
欧盟以往外交中的一大诟病即是各成员国仅从本国利益考虑,各自为政,从而破坏欧盟作为一个整体的影响力。
因此,阿什顿在当天的听证会上多次强调,要 “用一个声音说话”。而外交工作机制的改革无疑将是第一步。目前关于该机制的建立仍然没有具体的办法出台,阿什顿表示她将在4月之前拿出具体方案。
“理事会和委员会外交功能的合并将会用掉2010年一年的时间,而这个机制操作起来的效果将会用几年才会显现。甚至可能会耗费几十年,里斯本条约在各国的通过带来了太多的政治压力,很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有更大的改变。” 欧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Michael Emerson并不乐观。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