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不会眷顾蔑视哲学的民族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ת   發佈者:匿名
熱度105票  瀏覽4次 時間:2009年10月10日 09:56

-撰文 石勇

日前,200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瑞典皇家科学院揭晓。华人高锟、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3人共同获得这一荣耀。至此,从李政道开始,先后已有8位华人是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获得者。

高锟获奖在中文网络世界刮起一阵旋风。

网言

“攀亲”没什么意思

网友“狂轰滥炸”:高锟获奖引发了媒体的大呼小叫和刻意渲染,似乎他个人的获奖已经等同于“我们的荣耀”。这种“攀亲”有意思吗?炒作这一事件到底想说明什么,是我们很行还是我们恰恰不行?

惦念诺奖源于自卑

网友“无风要起浪”:一有华人获奖我们就会发出尖利刺耳的叫好声,其实这有什么必要。说自然科学类的诺贝奖有政治因素当然是极度夸张了,但对此念念不忘只能说明我们很自卑,我们潜意识地认为我们不如西方人。但无论诺奖如何权威,它从来都不可能是衡量成就的唯一标准。

分析

“华人”获奖难以变为“中国人”的荣耀

1.

高锟获奖对于中国人意义黯淡

的确,高锟获诺贝尔奖除了证明宽泛意义——因而也是人种-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在智力上并不比西方人差外,什么也证明不了。

但是,认为中国人是“劣等民族”的西方偏见早就被前几任诺奖华人得主击溃,至今可以说已经万劫不复。高锟获奖的“证明中国人如何如何”的意义,显然已经非常黯淡。

不仅如此,我们好像无法分享高锟的荣耀。他是“我们中的一员”只具有心理上的意义。在我们摆出“我们华人获诺奖了,了不起啊”的POSE时,事情其实在性质上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一POSE在逻辑上已讽刺性地反过来质疑我们自身。

高锟出生于上海,在香港接受教育,而且出任过香港中文大学校长。这足以成为他是“我们中的一员”的证据。但让人沮丧的是,他是美国国籍,不是国籍意义上的“中国人”。如果以国籍来报道他的获奖,我们一定非常难堪。更重要的是,我们似乎找不到多少东西来表明高锟和你我一样是“土生土长”非常“国产化”的中国人。相反,和曾获诺贝尔奖的其他几位华人科学家一样,他的教育、研究和中国内地都没有多少亲缘关系。

2.

只拷问教育学术体制失之浅薄

一个问题自然地浮现出来:假定中国人的确了不起,但13亿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为何无人获诺奖?为什么只有那些到海外求学、研究的人才取得非凡成就?

既然不是中国人智力不行,那肯定是另外的原因,因为必须有某种东西为此负责。按照流行的观点,在排除中国人不行的情况下,问题只能归结为中国的教育、科研土壤等不行——它们培育不出诺贝尔奖得主。同样,这似乎也不能证明西方人很聪明,而只能证明他们的教育、科研土壤等远远优于我们。

应该承认这个观点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而且符合我们的逻辑直觉。它所作出的推论虽然了无新意,但也算深谋远虑:要培养诺贝尔奖得主,或者仅仅是提升中国的科研水平,必须终结把人当机器培养的应试教育体制和只可能制造学术腐败的学术体制。但这最多只是“出人才”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并且,这样的必要条件也是“弱”的而不是“强”的。别忘了,一个人能够取得非凡成就,与诸多因素息息相关,天赋、兴趣、环境只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而且很难说有一个因素是决定性的。

从这种意义上讲,把只是“华人”而不是“中国人”获得诺奖归结为教育、科研体制,虽然很正确,但也近乎“正确的废话”。细究之下,它只是思维偷懒的结果:我们太需要一个靶子来缓解我们的焦虑了。

结论

诺奖不可能产生于功利化氛围

如果真的要玩深度,恐怕必须追溯到这一层面:我们之所以不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在哲学上不行。而应试教育和学术体制的功利化,不过是轻视哲学思维训练、缺乏直面逻辑与道德正当性拷问的勇气的一种症状。哲学是一切学科之母,物理学、伦理学等概莫能外。在古代,一个人对哲学的学习实际上也是对其它还未“分科”的知识的学习,“知识”和“逻辑思维”同步进行。现代的学术分科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区分了哲学与具体学科,但哲学从来都具有基础性。一旦具体学科在方法论等方面陷入困境,哲学的分析澄清功能马上显示出来。很难想象,一个研究高深问题的人居然对哲学认识论一无所知。

哲学的经典版本是对话。动机是好奇、怀疑。前提是自由。这些都构成一个人在其它学科上作出巨大成就的基础。

从世界上看,一个哲学思维发达的民族是可怕的,而一个在哲学上不怎么样的民族真的不怎么样。犹太人在科技和赚钱上的“厉害”一直为人津津乐道,但影响和改变了这个世界的思想大师,也多出自这个民族。

蔑视哲学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社会流行的趣味,原因是哲学不能带来利益。这种目光短浅实际上是对研究高深问题的一种拒绝。诺贝尔奖不可能产生在这种功利化的氛围中。

相关专题:

2009年诺贝尔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09中国网民财富报告调查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頂:6 踩:4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21 (33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13 (30次打分)
【已經有32人表態】
6票
感動
4票
路過
4票
高興
5票
難過
3票
搞笑
5票
憤怒
3票
無聊
2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