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今訪緬陷「外交雷區」 將晤昂山及軍方司令

熱度291票  瀏覽0次 時間:2017年11月27日 09:33

【星島日報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展開為期六天的緬甸和孟加拉之旅,今日將抵達緬甸,被形容為「陷入外交地雷區」。佛教國家緬甸近月因羅興亞穆斯林受逼害的問題受國際指責,美國甚至譴責緬軍是「種族清洗」。教宗將與昂山及軍方總司令敏昂萊會晤。對他而言,此行必須小心謹慎,有顧問甚至提醒他不要說出「羅興亞」一詞。緬甸樞機主教抗拒以「種族清洗」標籤羅興亞危機,並為緬甸實際領袖昂山素姬辯護,指她是緬甸唯一的民主希望。

八月至今已有超過六十萬名羅興亞人(Rohingya)從緬甸逃到孟加拉,躲避國際特赦組織所稱的緬軍「違反人道罪」,包括謀殺、強暴凌虐、強制遷徙。這些指控緬甸軍方一概否認。方濟各經常譴責對難民的不公正行為,建立了慈悲形象贏得好感,各界期望他會為緬甸羅興亞難民面對的困境發聲。但他此行作為受緬甸政府邀請到訪的貴賓,並且為了緬甸國內的天主教少數,他必須謹言慎行。

方濟各今日抵達緬甸,並將於周四轉飛孟加拉。教宗到訪無疑將觸及這場羅興亞難民危機,但此行如此微妙,部分顧問甚至提醒他不要說出「羅興亞」一詞,以免引發外交齟齬,導致緬甸政府和軍方對境內佔少數的基督徒不利。羅興亞人居於緬甸北部若開邦,緬甸一直不承認他們是國民,也不承認這個族群。

今次緬孟之旅最緊張的時刻,可能是與國務資政昂山素姬,以及軍方總司令敏昂萊會晤。教宗和敏昂萊會面是後來加上的行程,透過緬甸薄茂恩樞機主教與軍方協商達成。他不會到訪孟加拉的羅興亞難民營,但會在孟加拉首都達會見一群難民代表。達卡教區總主教德羅薩里奧說:「羅興亞人的呼喚也是人道主義的呼喚。這些聲音應該要被聽到和解決。」

美國耶穌會神父李斯(Thomas Reese)指出:「他面臨的風險是損害自己的道德威信,或是讓緬甸的基督信仰者陷入險境。」梵蒂岡消息人士表示,教廷部分人士認為教宗此行決定過於倉促,因為雙方才在五月建立全面外交關係,當時昂山到訪梵蒂岡所促成。

昂山的諾貝爾和平獎光環,已因她處理羅興亞人問題不當而失色。面對外界指控緬甸軍方逼害人權,昂山不予認同,並未譴責軍方。國際社會譴責緬甸軍方鎮壓羅興亞穆斯林為「種族清洗」,但二○一五年獲任命為緬甸樞機主教的薄茂恩反對這種說法。他說軍方的行動規模確實不成比例,但貼上種族清洗的標籤乃言之過早,而且對事情沒有幫助。他捍衛昂山素姬,指她是「民主的唯一希望」,她已正在努力落實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的建議,提升國內所有宗教少數群體的機會,包括基督徒。

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東亞政策研究員郭晨熹(Lynn Kuok)說:「教宗方濟各在所有層面上必須堅定不移。雖說沒有軍方的配合,暴力不會停止,也不該讓昂山輕鬆過關。」

除了羅興亞問題,教宗此行對兩國境內的天主教徒也具有重大的意義。緬甸是佛教國家,五千三百萬人口當中,僅略於百分之一是天主教徒;孟加拉則是伊斯蘭教國家,人口接近一億七千萬,天主教徒人數卻比緬甸還要少。許多教徒希望教宗來訪可以突出窮人和少數宗教團體包括緬甸天主教徒的困境。

教宗在仰光主持的歷史性彌撒,預料吸引二十萬名天主教徒參加。在緬甸東部國界附近,威廉神父的小教會只有三個家庭的信眾和數名義工,他們將花八小時車程前往仰光參加這場彌撒。他說:「我們非常興奮。(教宗)來看我們這些少數族群,帶給我們真正的鼓舞,讓我們精神更堅強。」 

頂:14 踩:13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11 (98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34 (87次打分)
【已經有79人表態】
11票
感動
8票
路過
9票
高興
10票
難過
11票
搞笑
11票
憤怒
8票
無聊
11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