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失序下的中国路线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ת   發佈者:热心人
熱度111票  瀏覽2次 時間:2009年10月24日 12:12

今年前三个季度,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产品发起了88起贸易救济的调查,总金额约达102亿美元。以今年的数据为基准,中国无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受反倾销打击最大的对象。另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是,在中国所遭遇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的所有案件中,除了美国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16起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反倾销投诉均来自于发展中国家,其中印度第一,巴西第二。

对于这一现象,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先生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在其他国家完成生产加工的产品最终都需要在中国完成最后的组装。而反倾销恰恰针对的是最终环节的出口方,中国自然成了被打击的目标”。那么,形形色色的贸易摩擦背后所折射的,已不再仅仅是中国与美国及其它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利益纠纷,更重要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消费型经济发展模式,和以中国为代表的储蓄型经济发展模式的矛盾与冲突。它背后所隐含的假设前提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的消费是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也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出口国竞相争夺的阵地。那么,当美国及其他高收入国家经济发展减缓,庞大的消费需求难以为继的时候,出口最多的国家便无可避免地成了众矢之的。特别是在政客政治的背景下,这更容易成为各国用来回避国内矛盾的主要说词。

但是,贸易摩擦的动因显然并不像表象所呈现的这么简单。首先,出口带给中国的贸易增长与效益增长并不同步。今年3月份以来中国的出口正显现出明显好转的迹象,出口值已是连续第7个月增长,且增幅有扩大的趋势。然而,当前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基本稳定,这就意味着人民币跟随美元对其它主要货币相应贬值,持续走低的汇率和不断提高的出口退税率并没有完全使出口方获益,相反,这些好处更多地被海外进口商所获取。9月份中国的贸易顺差为129.32亿美元,不仅低于去年9月份的300亿美元,也低于8月份的157亿美元,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局面。此外,长期以价格取胜的中国的出口商品,在危机之后被压得更低,使得订单增加的同时,利润逐渐收窄,在9月份进出口总值双超千亿的背景下,贸易顺差同比降幅达56.85%。出口逐渐变得无利可图。

其次,越来越多来自西方的声音认为,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低迷造就了赢家和输家。输家是美国和全世界数百万失去存款、工作的人。而最大的赢家则是中国。然而,经济失衡的背后隐藏的是全球分工和贸易秩序的失衡。在全球产业链条中,发达国家往往把持着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环节,它们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将高能耗的传统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中间生产环节转移给了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逐渐沦落为发达国家主导的生产制造基地和各类制成品出口基地。发展中国家为此付出的代价则是严重的资源损耗、环境污染和劳动力价值的一再被扭曲。它们获得的只有高额的外汇储备,仅此一项,也正因消费国所制造的扩张和政策而不断缩水。

由此可见,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高出口、高储备并不是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始作俑者,却反而恰恰是全球分工、资源配置和贸易秩序失衡的受损者。前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曾说过,“回顾起来,目前美国的金融危机很可能被认为是继二战以来最痛苦的阶段。”现在看来,这种痛苦,并不仅仅来自于部分国家经济的严重下滑,更来自于它与全球经济融合伴随始终。它使得两种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对于中国而言,与其成为这一不公平的经济秩序的被动“受益者”,不如从自身问题着手,致力于促进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的改革,为日趋复杂的全球市场和世界经济做好准备。本期本报就国际收支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是为21世纪北京圆桌第232期。(周慧兰)

制造业

出口退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09中国网民财富报告调查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頂:4 踩:3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42 (38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13 (38次打分)
【已經有28人表態】
3票
感動
2票
路過
3票
高興
5票
難過
6票
搞笑
3票
憤怒
2票
無聊
4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