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访华磋商经济平衡
特派记者 吴晓鹏 纽约报道
时隔一年半,汇率将再次成为中美领导人对话的经济主题之一。
本周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以来将首次访华,他在周一(11月9日)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此行的目标之一将是“推动改变过去数十年中经济严重失衡的局面”,而汇率问题,以及其他导致经济失衡的多种因素,将成为与中国领导人对话的重心。
去年夏季以来,中美在数次对话期间,两国领导人均未就汇率这一传统议题发表过公开言论。那时候,如何避免全球崩溃是各国领导人的当务之急,而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
但上海市政府的一位经济官员告诉记者,自美国匹兹堡G20峰会之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就突然上升了。在经济逐步企稳后,奥巴马政府提出了“平衡全球经济”议题中,汇率是其中关键。
对于有着巨额贸易逆差的美国来说,维持弱势美元是可以减少逆差,同时促进美国出口的增长。但作为美国政府债券最大的持有国,中国对美元持续走弱则不无担心。
11月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希望美国保持赤字的适度规模,从而保持美元汇率的基本稳定,因为这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复苏。温家宝说,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应当切实负起责任。
美国经济研究机构ISI集团董事总经理马青表示,随着全球贸易再平衡化的要求进一步显现,中国贸易顺差和随着美元一同走弱的人民币将越来越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这两个问题所引起的贸易争端也将进一步增多。
在《机构投资者》评选的经济研究团队中,ISI集团多年占据着第一的位置,以至于摩根士丹利的罗奇最高也只拿过第二名。马青曾担任过的首席宏观分析师和莫尼塔公司总裁,目前常驻华盛顿。他就美国宏观经济形势,美元和人民币走势等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21世纪》:美国失业率上周超过了10%,你如何看目前美国经济形势?
马青:美国经济比人们想象的还要坏,但是也有不少好的地方许多人没有注意到。
失业是美国经济最坏的地方,现在是10.2%。但实际上它比人们想象得更坏,因为如果加上那些找不到工作而放弃了找工作,以及只能找到兼职工作的人,比如那些一周工作30个小时的,失业率现在大概在17%-20%。这样美国经济复苏想要靠消费的话就非常困难。
好的地方也是人们容易忽视的。这一轮危机中,企业利润非常强劲,并没有受到太大打击。很多人对股市大幅反弹觉得奇怪,企业利润很多都超过预期。(记者注:路透社数据显示,在标准普尔500指数成份股公司中,80%的公司宣布第三季度利润高于预期。)
《21世纪》:为什么经济糟糕,企业的利润却非常强劲?
马青:这主要得益于两方面。首先是劳动力成本的降低。过去十年美国企业的劳动力成本非常低。企业70%的成本都是劳动力成本,美国的劳动成本增长过去一些年是主要发达经济体中最慢的。另外,劳动生产率(该指标衡量单位劳动产出)很高。因为在这一轮危机中,很多低效率的劳动力被裁掉了,这样才导致企业盈利屡屡超过市场预期。
就目前美国企业来看,他们的估值低于2006年的市场水平,但是盈利和那时候是一样的。比如科技公司,他们在这一轮中就很抗跌,反弹的时候比大势涨得快。
《21世纪》:美元持续下跌,美国政府最近的态度好像开始放任不管了,你如何预测接下来美元的走势?
马青:美国政府的确有这种倾向,因为美元的有序贬值对美国是有利的。在投资、消费、政府花钱等手段都用尽之后,就只能靠出口了。所以美国政府对于美元的有序贬值不太在乎。
美联储上周的会议没有修改关于利率决定的措辞。美联储修改措辞更可能的时点是明年年初,而美元阶段性升值更可能的时点也是明年上半年,年底之前美元更多是低位震荡。
《21世纪》:人民币随着美元一起下跌,这让最近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突然大了很多?
马青:随着全球贸易再平衡化的要求进一步显现,中国贸易顺差和随着美元一同走弱的人民币将越来越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这两个问题所引起的贸易争端也将进一步增多。
在全球流动性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人民币“先拖后升、小步缓行”应该是中国比较希望看到的一个局面,但这需要以美元贬值速度不能过快为前提。如果美元能够企稳,跟美元软绑定的人民币也将止住前期名义有效汇率持续下跌的势头,则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就会相对减弱。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政策都将逐渐从以“抗危机,保增长”的短期政策向中长期政策方向回归。在汇率这一问题上,货币当局将需要在人民币币值对出口行业的影响和人民币国际化之间进行权衡。随着后期金融危机影响的进一步减弱,这种权衡的结果很可能会越来越向后者倾斜。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人民币将不可避免的在未来某个时点重回升值通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09中国网民财富报告调查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