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伦斯:美国愿尽力与中国在各大国际问题上协力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ת   發佈者:无其人
熱度100票  瀏覽2次 時間:2009年10月24日 12:13

本报记者 花馨 纽约报道

美国总统奥巴马即将于11月进行上任以来的首次正式访华。现任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欧伦斯(Stephen A.Orlins)将于10月30日赴北京,进行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欧伦斯是当年中美“乒乓外交”的参与者,在中美建交中参与过法律起草工作,也是中美关系30年发展的有力见证人。近日,他在纽约的办公室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

他告诉本报记者,中美关系目前正处于一个绝佳的“黄金时期”。“美国愿尽全力与中国在各大国际问题上协力,这是奥巴马访华最重要的信息。”

欧伦斯表示,对于气候问题,两国不应该纠缠于历史,应该放眼未来。“对历史(温室气体的排放)的争执是没有意义的,难以取得实质结果”。他对年底哥本哈根气候谈判结果表示担忧。

“如果中美不合作,一些世界性问题一定解决不了。”欧伦斯展望未来中美关系时如是表示。

减排立法并非易事

《21世纪》:奥巴马总统11月将进行上任后的首次正式访华,他此次访华的重点将是什么?将传递怎样的信息?

欧伦斯:美中关系现在是美国所有对外双边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美国愿尽全力与中国在各大国际问题上协力,这是奥巴马访华最重要的信息。

具体到细节问题上,由于11月距离年底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不到一个月,因此两国会在这个问题上进行更多的沟通。我很期待某种"中美气候问题联合倡议"的发表,从首脑层面确定中美未来在新能源产业、技术共享等方面的合作。

《21世纪》:美国是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发达国家,世界希望看到美国更快地承担起自己相应的减排责任,目前美国在这个问题上徘徊的原因是什么?

欧伦斯:中国也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并将在不远的未来超过美国。这个问题上,中美必须一起合作解决。

《21世纪》:但中国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美国却已享受了历史上长时期的低成本排放所带来的工业繁荣,美国不仅要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一起承担未来的减排责任,更不应该逃避历史责任。

欧伦斯:排放的问题要分两点来看。看过去,美国确实是最大的气体排放国;而着眼于现在及将来,中美将一起成为最大的排放国,中国甚至会超过美国。对于气候问题,我们不应该纠缠于历史,而要放眼未来。

《21世纪》:放眼未来与直面历史似乎不矛盾,为何要放过重要的历史问题?

欧伦斯:因为对历史(温室气体排放)的争执是没有意义的,是难以取得实质结果的。在分歧过大的问题上僵持,对于解决现实问题无益。奥巴马政府与小布什政府相比,已经在气候问题上有了明显的进步,奥巴马总统明确表示了自己对气候问题的重视,并积极推动美国参与到世界气候磋商中。

奥巴马总统正在推动国会通过气候法案,但美国的立法有其特殊性,历时很久,需要两院通过,这不是他一人可以决定的。尽管他本人有极强决心去推动减排,但国会立法过程可能会导致美国在气候问题上的一些徘徊。两院内的争吵来自于受气候利益影响不同的州,比如风能、太阳能发展得非常好的西北部州会很赞同法案的通过,但其它更以来传统能源的州则强烈反对。要想让各个州达成妥协,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的。

立法是其一,其二是总统正在推动国家能源结构转型,推动新能源产业及高效用能源的发展,引导整个国家生活方式的改变,这是更长远及艰巨的工作。

《21世纪》:如你所说,立法过程的复杂让人担忧,尤其现在美国国会内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医改上。这是否会直接影响年底哥本哈根的结果?

欧伦斯:我确实对此感到担忧。但对美国来说,医改是关于全美四千七百万仍未有医疗保险的人民的事,是国内的头等大事,也必将占据国会的大量工作时间和精力。

而对于哥本哈根会议来说,不仅是美国和中国两个大国的问题,它是更多其它国家参与的世界议题,各国博弈的情况将更为复杂。

危机突显中美关系的世界意义

《21世纪》:在经济方面,中国对于美国仍存很多担忧,比如此次金融危机下突显出的美元资产安全问题,比如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抬头的人民币汇率问题。处理这些不确定性敏感问题的技巧是什么?

欧伦斯:你所说的美元资产安全、人民币汇率,都是很难达成共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坦诚且有技巧的沟通。既然像我们前面所谈到的,中美已经在此次危机后认识到两国协力解决问题的世界意义,因此坦诚的沟通更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必须途径。

现在我们已经有很多对话机制,比如S&ED,JCCT等。这些对话机制都是高级别的,是解决两国间问题的很好渠道,要善于利用。

《21世纪》:怎么看待此次金融危机对于中美关系发展起到的助推作用?

欧伦斯:中美关系的基础在金融危机以前就存在,过去30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中美人民去往彼此的国家,民间交流加强,经贸往来不断增长。中美关系的“量”的增长过去一直在继续,而危机更多只是一个催化,它让两国关系的世界重要性完全的突显出来。

而中美关系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上的合作,还需要在很多其它领域上进行沟通。通过此次危机,我们不能肯定地说两国合作一定可以成功解决世界性问题,比如化解经济危机、。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中美不合作,这些问题一定解决不了。

《21世纪》:危机后的中美关系,是否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以经济互动合作为特征?

欧伦斯:我想或许会是如此,经济往来将更频繁也更为重要。

化解分歧

《21世纪》:今年是中美建交30年,两国关系似乎也已达到30年的最高点。未来双边关系的发展可能面临的瓶颈和障碍有哪些?

欧伦斯:我不完全赞同或认为现在是中美关系30年的最高点,1989年也是两国关系的一个高点。准确点说,我认为中美关系现在处于1989年以来的最高点。

可以说,现在两国关系处于“黄金时期”。中美军事交流正在展开,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24日赴美商谈中美未来可能的军事合作。但与此同时,南海问题等也是双方存在争议、有待解决的。

这是一个例子。我们现在在很多领域上都有紧密合作,但也在这些领域存在很多分歧。两国现在已经意识到了彼此需要更为坦诚的交流,才能在很多问题上取得进展,关键看怎么去沟通。眼前的轮胎特保案就是一个例子,最好的方式应该是放入WTO的框架中去解决。美国也会与欧洲等国有各种贸易纠纷,大家一起按照国际框架准则解决问题,而不要伤害双方情感。其它的问题,如气候变化、经贸关系、南海问题以及反恐等,都需要找到最合适的方式去解决。

如果这些争端和分歧解决得不好,就会成为未来两国关系的潜在危险。奥巴马政府现在也明白要淡化一些双方存在较大分歧的问题,有些问题源于两国价值观的差异,达到共识不是朝夕之事。而这样的问题不应该成为当前双边交往的重点。

《21世纪》:中美关系经过30年发展到今天,进一步深化的推动力来自于哪里?

欧伦斯:胡锦涛主席9月与奥巴马总统在纽约会面时提了四点建议,最后一点是加强中美民间文化交流。其实,尽管两国间交往的人在不断增多,但中美对彼此的认识和理解仍是十分有限的。

从根本上说,两国的文化历史差异较大,由此双方在很多层面、很多问题上的理解是不充分的。现在中国人对美国的了解可能比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要多,但仍远远不够。双方应该进一步从商业渠道、民间渠道等加强对彼此社会、文化的了解。这是未来双边关系深化、加深了解的基础。

新能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09中国网民财富报告调查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頂:4 踩:3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24 (33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24 (33次打分)
【已經有27人表態】
6票
感動
3票
路過
4票
高興
3票
難過
4票
搞笑
2票
憤怒
3票
無聊
2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