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掃港商廈 上季加碼百億 求保值料續南下 鍾情臨海全幢新樓

熱度85票  瀏覽38次 時間:2016年10月19日 09:34

受內地樓價飆升及人民幣貶值等因素推動,中資在第三季加速湧入本港物業市場。地產顧問服務公司萊坊的統計顯示,自年初至今中資對本港物業的投資額超過230億港元,大數為商廈物業。其中上半年佔約131.2億港元,第三季更增速驚人,達101.4億港元。反映中資「踩油」掃貨勢頭顯著。有分析相信,中資在港購買商廈的數量將持續增加。

年初至今投資逾230億

萊坊昨日發表「中國對外房地產投資報告」,顯示中資對本港物業的投資逐年攀升,由2013年的76.44億元,增至2014年的118.1億元,到去年更急升至313億元。今年上半年的投資額約131.2億元,按年下跌9%,當中辦公室、地皮及零售樓面的比例分別為87%、10%及3%。期內最矚目的交易,是光大集團收購灣仔大新金融中心全幢,作價約100億元【表】。

踏入下半年,中資進一步發力,大手交易個案包括深圳企業祥祺集團以45億元購入紅磡One HarbourGate東座;油塘一幅商住地由五礦地產(00230)以約40億元中標,較市場預期高出四成。第三季來自中資的交易總額約101.4億元,使今年以來的交易總額,已追近至去年的75%。

萊坊指出,內地一線城市的樓價今年急速漲升,加上人民幣貶值,推動中資轉投香港等海外市場。由於香港寫字樓租金為全球最貴,持有寫字樓物業的前景樂觀,而香港住宅用地的價值,亦高於內地部分競爭激烈的城市。此外,中港股市互聯互通也帶動了投資者及租戶需求增加。

戴德梁行香港董事總經理蕭亮輝說,香港是中資企業走向世界的跳板,加上本港市場透明度高,買賣物業的靈活性大,也是他們較熟悉的市場,故不少中資傾向在港物色物業,為資金尋找出路。

中環至灣仔一帶部分享海景、有命名權和招牌位的全幢商廈,市場每有放盤都會吸引中資注意,預期中資在港購買商廈的數量將會持續增加。

蕭亮輝補充,不少中資配合業務發展,也會傾向在港承租寫字樓作辦事處,而銀行和證券行業等對甲廈的興趣特別濃。

屢高價奪地 看好後市

中原(工商舖)董事總經理潘志明指出,中環全幢甲級商廈最為搶手,不過,由於放盤量有限,不少中資近來已經轉移至上環和灣仔區,甚至九龍區沿海區域物色投資機會,並以新落成和有海景的物業較受歡迎。

對於中資在港高價搶地,會否推高本港樓價,萊坊大中華區研究及諮詢部主管紀言迅認為,高價搶地反映發展商對未來幾年的樓價有信心,但由於項目建築期需時數年,屆時售價仍會受外圍波動等因素影響。本港寫字樓供應有限,中資佔市場比例仍小,未見對商廈市場造成衝擊。

根據萊坊資料,今年上半年中資的整體海外物業投資額達到107億美元(約834.6億港元),按年下跌13.6%,但是投資主要城市包括倫敦、紐約、香港、悉尼及墨爾本的比例,由去年全年的42%,急增至今年上半年的84%。

萊坊高級董事王璐表示, 此前的交易主要來自中資保險機構,但現在內地發展商如萬科企業(02202)、萬達等亦展開收購,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內地機構跟隨。

頂:6 踩:7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14 (29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82 (17次打分)
【已經有26人表態】
6票
感動
2票
路過
3票
高興
3票
難過
3票
搞笑
1票
憤怒
4票
無聊
4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