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CD 看卡通 提升孩子音樂感

熱度274票  瀏覽0次 時間:2018年6月25日 08:58
聽CD 看通 提升孩子音樂感

【晴報專訊】家長送孩子學音樂,是因為人學我也學的心理,還是認真思考過學音樂的意義呢?資深鋼琴老師林美美指出,學習音樂應有良好的心態,本身不懂音樂的父母只要有心,也可以陪伴孩童提升音樂感,最好的媒界是聽CD和看卡通,當子女年紀稍長,可進一步一同閱讀作曲家的故事。

林美美從事音樂教育多年,辦過多次關於音樂啟迪兒童智能的工作坊,她謂學音樂就如學語文一樣,目的不單令語文能力提高,最重要是透過語文接觸偉大思想家的意念,刺激思考、分析和感受力,故讓小孩接觸音樂非常重要。

天份不一定是遺傳

她根據蘇聯音樂家基辛(Evgeny Kissin)的童年經驗,證明孩子的辨音能力往往令人驚異。「他未滿一歲,因躺在床上常聽姐姐練琴,結果有天還是嬰孩的他哼出了巴哈《賦格曲》的主題部分。此曲複雜度須8級鋼琴程度方能掌握,故誰敢說小朋友正式學樂器才叫開始呢?應該是他根本隨時預備好了。」

而很多研究證明音樂天份並非全是遺傳。「究竟因為遺傳還是一出生便浸淫在音樂環境則不得而知,但很多出名的鋼琴家,父母不懂音樂的約佔一半。」而不少研究證明音樂可增強IQ,她舉例60年代匈牙利音樂教育學家高大宜,曾為成績低劣學生開設音樂主導的學校,結果各科成績比同齡學童超前2至3年。

別為考級忽略基礎

然而當下不少家長會為考級而讓子女學琴,她強調學習每一首曲都是一個情感旅程,若在學習過程為求快速考級和比賽,囫圇吞棗去學習,便會忽略了發展應有的彈奏、理解和演繹技巧,當學至較高級數時,孩子的基礎不穩或未改變壞習慣,無法將音樂彈得像樣,最終沒法學下去。故孩子愈細愈要小心揀老師,不要以為8級資格就能教好孩子。

「一個好老師要有全面的教學理念,教導孩童理解音樂,並作出恰當的美感反應。坊間很多老師雖有8級資格或演奏級,卻未必掌握孩童心理,忽略基本姿勢和教學理念,學琴的姿勢若給導引錯誤便非同小可,學習時間愈久愈難改正。因彈琴是一項體力運動,必須訓練出對身體各部分的精確控制和協調,故起步很重要。」

歌曲教導價值觀

林美美指不少電視節目、經典卡通及音樂劇,都包含清晰的道德標準,舉例老牌兒童音樂節目《Mister Rogers' Neighborhood》是針對5歲以下,開場歌《It's You I like》乃教育小觀眾選擇朋友不應看別人背景,而要注意他們的為人。另外她自己很喜歡《仙樂飄飄處處聞》的插曲《My Favorite Things》,歌詞教導孩子不開心時欣賞身邊微小東西;而《歡樂滿人間》的插曲《A Spoonful of Sugar》則是人要敬業樂業和感恩。

撰文 ︰胡麗珊

編輯︰周藹文

美術︰梁政敏

頂:18 踩:22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29 (76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07 (75次打分)
【已經有83人表態】
15票
感動
7票
路過
8票
高興
17票
難過
9票
搞笑
10票
憤怒
5票
無聊
12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