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點評】比亞迪low-tech撈嘢
國產電動車廠比亞迪(01211)又有新搞作,宣布斥資50億元人民幣進軍單軌鐵路(Monorail)市場,此大計罕有地獲高盛、瑞信等外資大行熱烈唱好,提升其目標價,刺激股價昨漲逾4%。事實上,單軌鐵路是非常low-tech的產業,技術含金量跟高鐵不可同日而語,較諸比亞迪假想敵、Tesla老闆Elon Musk的超音速鐵路(Hyperloop)、民營火箭和登陸火星計劃,更是雲泥之別。但對投資者來說,「hi-tech揩嘢,low-tech撈嘢」從來是至理名言,超音速鐵路前景太遙遠,單軌鐵路的「錢景」卻近在眼前。
低成本貫通周邊地區
顧名思義,單軌鐵路有別於香港地鐵、內地高鐵和動車,以及世界各地火車等常見的雙軌鐵路,只設一條特別粗壯的軌道,讓列車包裹這條軌道行駛。世上首條單軌鐵路在1876年建於美國加州索諾瑪谷(Sonoma Valley),全長5.6公里,以蒸汽推動,用作運貨和載人。不過長期以來,單軌鐵路受結構所限,速度、穩定性和負重量基本上不及雙軌鐵路,所以無法成為主流。
我們現在說的單軌鐵路,主要指架空、小型、電力驅動的城市運輸系統,其好處是建設成本低、施工過程快、佔用地面空間有限,缺點是速度較慢及載客量較少,通常作為高鐵、火車和地鐵之外的市內輔助公交。例如港府打算斥資120億港元在啟德新區興建全長9公里的「環保連接系統」,正是最典型的架空單軌鐵路,據估計平均時速只有約26公里,跟踩單車差不多,比起新界輕鐵約40公里的平均時速還要慢。
即使是啟德新區這種「現代單軌」,亦早於上世紀六十年代便在歐洲、美國、日本和南美洲湧現,其技術規格和性能至今沒太大突破,最多在車廂增設空調。嚴格來說,單軌鐵路技術含金量不但難跟高鐵相提並論,甚至連普通地鐵也有不及,事關毋須挖隧道,行駛速度亦慢得多。
至於比亞迪,則為其打造的單軌鐵路取了一個很潮的名字「雲軌」,但跟炙手可熱的雲端電腦全無關係,估計只因這是架空鐵路而已。首條「雲軌」已於上周在比亞迪深圳總部產業園開通,用於接載員工代步,全長4.4公里,最高時速達80公里,平均時速約30至45公里,跟香港的輕鐵差不多。
比亞迪打算斥資50億元(人民幣.下同)推動「雲軌」規模化,在全國、尤其是三四線城市遍地開花。據規劃,一條普通長度的城市「雲軌」由動工至建成只需兩年時間,遠快過興建地鐵需時的6年;每公里建設成本約2億元,較地鐵便宜八成。不過每小時載客量只有1萬至3萬人,少於地鐵的4萬至7萬人,平均行駛時速亦僅及地鐵約一半。
單軌鐵路雖為「low-tech產業」,但在內地尚屬未開發的處女市場,事關基建產業在任何地區都是政策導向,在內地更甚。此前各城市一窩蜂追求「高大上」的高鐵、動車和地鐵項目,未曾放風說要搞單軌。此外,像中車、中鐵、中交建等大型國企,亦專注於為國爭光的高鐵,對於low-tech的單軌似乎看不上眼。至於普通民企,即使不難獲取相關技術,若缺乏政府關係就肯定寸步難行。
國開行及20城市力撐
恰巧比迪亞出名跟政府關係良好,隱然獲得國家力捧,出征電動車大戰這場世界波,這種優勢或也可擴展至單軌產業。據公布,比亞迪已從國開行獲得600億元「雲軌」專項資金支持,並跟廣東汕頭政府簽署價值400億元的250公里建設合約,深圳、中山等20多個城市也表達了引入「雲軌」的意向。
此外,單軌鐵路現在可謂食正國策,一來中央政府要靠基建刺激經濟,但各大城市「鐵公雞」(地鐵、公路、機場)已興建得七七八八,再添項目就會重複及浪費。作為輔助系統的單軌正是一個切入點,既不怕重複,又確實有助於城市交通效率,而且工期短、見效快。二來,現今內地樓價飆升,大部分城市的市中心和周邊地區樓價卻仍存在頗大差異,皆因公交系統尚欠完善,令居民被迫擠往市中心,故建設單軌在理論上有助疏導樓價。
瑞信唱好目標價80元
難怪外資大行罕有地對這盤大計一致唱好,例如高盛看好「雲軌」可令比亞迪在2020年的經營利潤大幅提升87%。瑞信更樂觀預期,「雲軌」明年已可為比亞迪帶來100億元收入及10億元盈利,故把該公司目標價定於80港元。比亞迪今年累升19%,現價51.95港元,市值1316億港元;若股價升至80港元,便意味市值超過2000億港元,預測市盈率達40倍。不論電動車或鐵路技術,比亞迪似乎難跟Tesla和Elon Musk媲美,但投資者除了遙遠願景,其實也很愛眼前「錢景」。
高天佑 tyko@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