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次污染源普查结果公布
历时两年多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结束,昨天,环保部、国家统计局、农业部负责人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了《普查公报》。结果显示,经济较为发达、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工业源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4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位于全国前列。
-普查结果将为
“环境税”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针对媒体和公众关心的“环境税”问题,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表示,财政部、税务总局和环保部一直在进行研究,现在已经有了一些基本考虑。这次普查将会为研究环境税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持。
此次普查共调查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4大类普查对象592.56万个,获得各类污染源填报基本数据11亿个。从普查结果反映出的环境问题看,既有过去熟知的一些情况,如工业污染结构突出、集中在少数行业,经济发达地区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等,也有不少通过普查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如农业源对水污染的贡献程度高,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对城市大气污染影响大,污泥和垃圾渗滤液无害化处理率低,固体废物产生量大等问题。普查成果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查清了
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一是查实了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普查首次将农业源、县级政府所在地以外全部城镇的生活源以及垃圾处理厂的渗滤液等纳入调查范围,在科学制定污染物产排核算方法的基础上,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各类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根据普查结果,2007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废水中化学需氧量为3028.96万吨(含农业源1324.09万吨 ),氨氮为172.91万吨,重金属(镉、铬、砷、汞、铅)0.09万吨,总磷为42.32万吨,总氮为472.89万吨;废气中二氧化硫为2320万吨,氮氧化物为1797.70万吨,烟尘为1166.64万吨,工业粉尘为764.68万吨;工业固体废物为4914.87万吨;工业危险废物3.94万吨。
-摸清了
污染源流域及治理情况
二是摸清了污染源的流域、区域和行业特征以及治理情况。淮河、海河、辽河、太湖、滇池、巢湖等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接纳主要水污染物数量大,工业污染物排放主要集中在少数行业和局部地区,污染结构性问题突出。经济较为发达、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4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位于全国前列;造纸、纺织等8个行业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工业排放总量的83%和73%,电力热力、非金属矿物制品等6个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占工业排放总量的89%和93%。
-建立了污染源信息数据库
三是掌握了农业源污染物排放状况。农业源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大,其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324.09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43.7%。农业源也是总氮、总磷排放的主要来源,其排放量分别为270.46万吨和28.47万吨,分别占排放总量的57.2%和67.4%。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水污染问题,必须把农业源污染防治纳入环境保护的重要议程。
四是强化了环境保护基础工作,建立了污染源信息数据库。
数字
4项 经济较为发达、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4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位于全国前列
592.56万个 此次普查共调查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4大类普查对象592.56万个
11亿个 此次普查共获得各类污染源填报基本数据11亿个
3028.96万吨 根据普查结果,2007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废水中化学需氧量为3028.96万吨
农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