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央行在加息问题上表现迟疑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ת   發佈者:热心人
熱度292票  瀏覽2次 時間:2010年2月25日 09:32

尽管上周出人意料地上调了贴现率,但可能是由于此举引发了市场的不安,在上调更加关键且已近乎为零的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美国的基准利率)的问题上,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官员们一直表现迟疑。

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行长Janet Yellen于22日称,目前还不是解除货币刺激措施的时机,因为失业率仍维持在“令人痛苦的高位”,商业房地产市场面临“巨大挑战”,而且根本没有通货膨胀风险。

上周晚些时候,其他Fed官员也表示,对于Fed将贴现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的行动,市场的反应有些过头。

如果说,在美国就业和住房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Fed保持谨慎还情有可原的话,澳大利亚的情况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在1月份失业率意外降至5.3%的情况下,澳大利亚央行继去年10、11和12月份在全球率先加息后,却在2月2日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出人意料地将基准利率维持不变。

虽然澳大利亚央行官员此后一再暗示未来将加息,但会议纪要显示该国央行对经济前景的看法非常谨慎。

其他国家央行也有同样的不安。以挪威央行为例,该行虽在去年10月份和12月份两次加息,但却在本月初的政策会议上按兵不动,尽管挪威的经济状况稳健,失业率也只有3.2%。

不妨再看看欧洲央行的情况。继去年大肆宣扬制定退出策略的紧迫性之后,欧洲央行现在仍坚定秉持具有高度适应性的政策立场,部分原因就在于希腊及其他欧元区成员国陷入了主权债务危机。

此外,虽然中国央行偶尔会采取一些隐晦的措施来收紧信贷,但对一个去年增长了8.7%的经济体而言,这些措施的力度不足挂齿。

资产管理公司Amundi的投资专家Jacques Keller指出,各国央行当初花费大量政治和财务资本,是为了避免出现W形的经济走势,而现在又有什么动力要取消这些措施?

一个潜在动力就是通货膨胀的威胁。尽管现在几乎没有通货膨胀的迹象,但已经有强硬派人士担心,各国央行在危机救助过程中受到了太多政治因素的影响,很难及时实施全面退出策略。

只有时间才能回答这种担忧是否合理。眼下,令投资者欣慰的是,他们可以继续从央行获得廉价资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頂:10 踩:18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24 (92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31 (87次打分)
【已經有85人表態】
14票
感動
9票
路過
9票
高興
10票
難過
9票
搞笑
10票
憤怒
14票
無聊
10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