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點評】中小學齊坐生源「過山車」
【星島日報報道】在多所學校被揭發有「影子學生」陰霾下,今年中小學「點人數」備受關注,今年中小學「帳面」班數均見上升,小一較上學年增加六十五班,中一增加八班。表面上看來,收生不足的壓力似不復存在,但有教育界友好同程尚達傾開,指今年中小學在收生問題上實際有如坐「過山車」般如履薄冰,未敢掉以輕心。
教育局早前公布今年點算中小學生人數結果,全港公營小學獲批核共一千八百七十三班小一,較上學年增加六十五班。友好坦言,最後一批「雙非」學童明年適齡入讀小一,加上「龍年效應」,當局推算一八\一九學年小一適齡人口將達至高峰,「從帳面看似乎小學確是毋須過於擔心,但實際上,校長們是戰戰兢兢,這正正是人口下跌前的浪潮而已。」
友好坦言,整體小一適齡人口預計一九學年後大跌,加上深圳市今年起容許「雙非」學童入讀當地公營學校,令「雙非零配額」的生源影響提前出現,「以往依賴跨境生源的小學,比如北區,今年自行分配學位收表較往年少,相信到統一派位階段,影響更明顯,尤其是以往納入跨境生專網的市區學校,收生壓力更大。」當局預期一九\二〇學年小一適齡人口減至五萬六千人,以市區減幅較大。據聞小學界已展開游說,希望當局推出小學版「三保」措施,避免縮班殺校的嚴峻情況再現。
至於以往經歷收生寒冬的中學,適齡人口逐步回升,本學年全港中一「帳面」增加八班,十所中學的中一班數「二變三」,但兩校因家長選擇與學生流動而須縮班,只能開辦兩班中一。友好坦言,中學適齡人口即使回升,但地區分布卻不平均,「比如屯門、觀塘、將軍澳等地的中學,仍要面對收生不足的警號,雖然未來幾年,待小學生源畢業升中,情況或有所改善,但正如小學未來也面對生源下跌問題,遲早又會影響中學。」
雖然當年中學校長爭取減派時,向當局承諾日後可按需求,逐步增加每班學生派位人數,還原至一二年度的每班三十四人,但友好相信,隨着地區人口不平均問題,相信學界兌現承諾更為謹慎。
友好坦言,生源問題關乎學校資源,甚至永續發展,無疑成為校長們的難題。當局如何在政策層面上及早規劃,減輕學界的震盪,值得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