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料內地明年增長僅4.7% 保護主義抬頭恐擾亂供應鏈

熱度107票  瀏覽1次 時間:2024年12月05日 09:10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在最新經濟展望中指出,儘管中國實施了貨幣和財政寬鬆政策,但由於應急儲蓄較高,消費者支出依然低迷,OECD預計經濟增速預計將從今年的4.9%放緩至明年的4.7%和2026年的4.4%。

該組織表示,全球貿易繼去年遇挫之後正在反彈,儘管限制進口的措施愈來愈,但明年貿易量增幅仍有望達到3.6%。貿易緊張局勢加劇,保護主義進一步抬頭,可能會擾亂供應鏈,推高消費者價格,並對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

全球GDP維持今明兩年預測

OECD在最新經濟展望中提到,由於通脹下降、就業增長和減息有助於抵消一些國家財政緊縮的影響,世界經濟今年有望增長3.2%,2025年和2026年料增長3.3%。最新預測與9月份的上次評估基本一致,當時該組織預測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長率為3.2%,但尚未對2026年做出估算。

另外,《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指出,看中國經濟,許多人習慣於先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然而,看經濟增速,不僅看當下、看一時,更要辯證看、長遠看。GDP及其增速,通常用來衡量一個經濟體的綜合經濟實力和水平,但作為一個數量指標,GDP強調的是量的概念,並不能全面反映經濟活動的品質和效率。「速度再快一點,非不能也,而不為也。」

當前中國經濟,更加注重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而不是簡單以GDP論英雄。今年全年經濟增長目標是5%左右,一直朝這個目標全力以赴,經過努力,「在5%的左一點或是右一點」,都可以接受。

人民日報指穩定運行基調沒變

文章又提到,前3個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分別增長5.3%、4.7%、4.6%,雖有所起伏,但波動幅度不大,保持在預期目標附近。這樣的增速是多重因素疊加結果,有世界經濟增長動能趨緩帶來的衝擊,有房地產、地方債等長期積累結構性矛盾的影響,也有內需不振、部分企業經營困難、洪澇災害頻發等方面衝擊。但已頂住了壓力,守住了底線,經濟穩定運行的總基調沒有變。無論是增量還是增勢,前三季度經濟運行已為實現全年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人民日報》上月初曾發表文章表示,內地今年實現5%左右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的信心在增強。

頂:8 踩:4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66 (35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19 (31次打分)
【已經有29人表態】
6票
感動
3票
路過
4票
高興
2票
難過
4票
搞笑
4票
憤怒
2票
無聊
4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