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美关系链上的“中国结”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ת   發佈者:无其人
熱度52票  瀏覽3次 時間:2009年11月30日 09:05

印美关系并未达到中美关系那样建立在中国巨大贸易和债券影响力基础上的紧密程度。

在过去的一周里,中国和印度成为奥巴马总统的首要目标,媒体也对此大肆炒作。但在高歌两国各自与美国的良好关系的同时,人们也不免会迷惑地想到,如何才能改善经年以来低迷的中印关系?

印度方面特别注意到中美联合声明中提到的“双方愿就南亚问题加强沟通、对话与合作,共同促进南亚和平、稳定和发展”。印度的政治观察家们不禁要拿它与1998年6月27日的《中美有关南亚问题的联合声明》做个比较——那份声明中说的是,“促进印、巴和解并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两国分歧”。

首先,多少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双边问题上,印巴双方都从未寻求过第三方的介入。从1972年的西姆拉协定以后,双方多次强调在双边范畴内和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的决心。

其次,1998年的联合声明是在“印度、巴基斯坦最近进行的核试验及由此引发的两国紧张局势的升级”的背景下发表的。自那以后,印度的国际声望和关系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改变的中心就是由“印-巴”转为了“印-中”。而对于巴基斯坦方面,则是由“印-巴”变为“阿富汗-巴基斯坦”。这体现了印巴双方过去10年来的外交轨迹。

印度的政治批评家们因而就把联合声明中有关南亚问题的措辞改变解读为“意图改变南亚局势的隐秘动机”,在这种“阴暗心理”的影响下,对于11月24日的印美首脑峰会,印度心中始终还是有个“中国结”。在这种敏感的背景下,印度总理辛格在与奥巴马的会谈中强调,中美关系的加强,“不能以印美关系的削弱为代价”。但印度媒体仍旧穷追不舍,所以,辛格不得不用“非常有效率”来总结他与奥巴马的会谈,他强调印方得到了美方在反恐、核合作和中国问题等方面的承诺,“我很满意”。

但看看这次辛格访美的实际内容,他的行程都被一些超大规模的典礼充斥着,包括一个300多人参加的公共晚餐会。对于访问成效的过分夸大,恰恰体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心虚。辛格此行只得到了一个口头上的“承诺”,而没有取得什么实际的进展。即使是在曾经辉煌的“核合作”方面,也只得到了一个“不可缺少”的评价。此次访问最后的要旨可用“5E”概括:能源、经济、教育、环境和授权(这五个词均以E开头),印度总理称其为印美关系下一步的核心。但事实上,印度与美国的关系并未达到中美关系那样建立在中国巨大贸易和债券影响力基础上的紧密程度。不过,此次印美峰会也的确把印度放进了奥巴马的优先考虑中。

所以,当美国已将中国作为其战略伙伴和亚洲事务领袖的时候,奥巴马在联合记者会前的致辞中如此形容印度:“美国欢迎并鼓励印度在亚洲崛起过程中发挥协助的领导作用。”这听起来既遥远又俨然似恩赐,传达的信息很明白:印度肯定能做到这一点,但离跻身全球大国联盟还相距甚远。 (辛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敬请关注凤凰网汽车【2009广州车展】专题报道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頂:2 踩:1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11 (18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1.65 (17次打分)
【已經有14人表態】
1票
感動
2票
路過
1票
高興
1票
難過
4票
搞笑
1票
憤怒
1票
無聊
3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