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華籲支持「明日大嶼」助港解困

熱度218票  瀏覽0次 時間:2018年11月27日 09:59
董建華籲支持「明日大嶼」助港解困

團結香港基金主席、前行政長官董建華於基金四周年晚會上致詞,再次提到「明日大嶼」願景,形容土地不足造成的種種社會問題是他心裏的一個結,土地不足已嚴重阻礙香港發展,是全港700多萬市民都很清楚的事實。對於社會上對「明日大嶼」的討論,他批評不少有誤導之嫌,要求一定要講事實、講道理。

董建華透露,基金會今年初特別委託了四家國際知名的顧問公司深入研究,建議在大嶼山東面海域建造一個2200公頃的人工島,因而樂見特首林鄭月娥於《施政報告》提出「明日大嶼」願景,形容這構思與基金會提出的「強化東大嶼都會」殊途同歸,兩者都擁有遠大目光,提供足夠空間,把香港建設成為未來世代的智能國際大都會。「可以說,我們香港下一代的福祉以及我們現時年輕人的前途,就取決於我們今天的選擇。」

長線投資 不會耗盡儲備

對於社會上有很多針對建造人工島的討論,董建華認為討論是好事,可找出最理想的方案,可惜有不少論述並非根據事實,又或藉一些非關鍵問題混淆方案的實際可行性。

首先,他認為,很多人擔心工程拖得太長並沒有根據,因為填海是分階段進行,預計11年後建成第一批房屋。其次,質疑人工島最後變成「大白象」也是站不住腳,建造成本是逐年攤分,新增土地又可以為政府帶來賣地收入,這些土地也可增加商業活動讓經濟持續繁榮,因此人工島不但不會耗盡港府儲備,反而是很好的長線投資。

香港市民才是計劃的最大受惠者,因為人工島不會成為地產商牟取暴利的工具,他解釋填海所得的土地由政府管控,預計最多可興建40萬個住宅單位,當中七成為各類型公營房屋,供應變多,香港市民才更易「上車」。

冀改善居住環境解心結

董建華形容自己心裏有一個結。如有足夠土地,無數想「上車」的年輕人,要改善居住環境的人,以及希望入住公屋居屋的人都可實現夢想;有足夠土地,便可縮窄貧富懸殊、重建舊區,改善目前屬全球最擠迫的居住環境,期望這心結盡快解開。

對於社會上經常批評政府為何不收回棕地、加快重建舊區、改變部分土地規劃,屆時便可以不用填海。他坦言政府亦想用這些方法,奈何面對種種阻力,以致未能成功。他希望社會各界大力支持和推動填海,如果繼續爭拗的話,香港將永遠陷於困局之中。

董建華又稱讚在林鄭月娥領導下,本港經濟發展、民生工作有序推進。

 

頂:7 踩:19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13 (69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05 (64次打分)
【已經有59人表態】
12票
感動
8票
路過
9票
高興
6票
難過
4票
搞笑
9票
憤怒
5票
無聊
6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