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衞報告:援助削減致醫療人員失業 對孕產婦死亡率帶來「疫情式後果」
【Yahoo健康】世界衞生組織(WHO)最近警告,富裕國家的援助削減或會對全球孕產婦死亡率增加,帶來「疫情式後果」,特別在衝突地區中,孕婦面臨的風險遠高於其他地區。
綜合最新聯合國報告指出,戰爭或政局不穩國家的孕婦最為脆弱,其死於妊娠或分娩併發症的風險高出其他地區 5 倍。全球孕產婦死亡人數在 2000 至 2023 年間下降 40%,惟自 2016 年以來進展已明顯放緩,2023 年估計有約 26 萬名婦女死於與懷孕相關的原因。報告指,當前情況面臨「重大倒退的威脅」,包括今年美國削減資助,導致多地診所關閉、醫療人員失業,以及供應鏈中斷,影響止血、治療妊娠毒血症和瘧疾等致命病症的藥物供應。
報告指,新冠疫情對孕產婦死亡率構成重大打擊,單在 2021 年便額外造成 4 萬宗孕產婦死亡個案。世衞助理總幹事艾爾沃德(Bruce Aylward)表示,當時的醫療中斷與當前的資金削減情況相似,均屬於對醫療體系的「劇烈衝擊」,並指多國未有時間規劃替代的資金來源與醫療人手,或會引發「疫情式後果」。
報告認為,若要在 2030 年前達成每 10 萬宗活產中,少於 70 宗孕產婦死亡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全球孕產婦死亡率需加快 10 倍下跌,達到每年 15% 的減幅,而現時僅為 1.5%。
2023 年貧窮國家平均每 10 萬宗活產有 346 宗孕產婦死亡,是富裕國家的近 35 倍(僅為 10 宗)。高收入與中上收入國家中,99% 分娩過程有醫護人員在場,但在貧窮國家僅有 73%。全球孕產婦死亡個案中,61% 發生在戰亂或政局不穩國家,這些地區只佔全球活產總數的 25%。
若一名 15 歲女孩身處貧窮國家,其一生中死於妊娠或分娩相關原因的機率為 1 比 66;而在富裕國家,為 1 比 7,933;若在戰亂國家,則是 1 比 51。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總監羅素(Catherine Russell)強調,全球健康援助資金削減,令處於最脆弱環境中的孕婦更難獲得基本醫療與生產支援。她呼籲各國應投資助產士、護士與社區醫療人員,保障母嬰生命安全。
世衞生殖健康部門主管阿洛特(Pascale Allotey)則表示,現今仍有婦女因分娩而死亡,是對人性的譴責與不公義的體現,並強調全球社會應共同承擔責任,採取行動保障孕產婦權利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