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骗局背后平淡无奇的真相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ת   發佈者:热心人
熱度15票  瀏覽3次 時間:2009年12月01日 09:47

一年前临近圣诞节的这个时候,伯尔尼·麦道夫的金融骗局败露,爆炸性的新闻传遍世界大小媒体。麦道夫的受害者之一今年75岁的乔伊斯·格林伯格女士回忆,听到这一消息仿佛再一次经历近70年前的珍珠港事件。

1920年代的美国波士顿的查尔斯·庞兹竟然是因为没有钱付家具公司被告上法庭而败露。庞兹整个骗局为时不足两年,从投资者手里敛去了约一百万美元,按今天价值计算不过一千多万美元。

麦道夫轻而易举地将查尔斯·庞兹等诸流骗子贬成小妖而稳居“牛魔王”之位,因为,在骗局败露时,麦道夫证券公司名下管理的资产高达640亿美元(相当于重庆市的GDP),其中500亿美元灰飞烟灭。麦道夫证券曾经算得上世界上最大的对冲基金和美国第六大的证券造市商。到底,麦道夫是如何拿下如此巨无霸的骗局?假如去年的股市衰退没有最终因雷曼倒台而演绎成金融危机,情况又会怎样?

无疑,麦道夫一案引发了全球性的追踪报道。过去一年,有两本专著在美国出版,试图揭开这“世纪骗局”背后的真相。这包括2009年出版、安德鲁·科尔特兹曼的《背叛》和杰里·奥鹏海默的《有钱的麦道夫》。这应该不是一个巧合,这两本书的作者都是犹太裔,如同麦道夫本人,也如同绝大多数麦道夫的受害者。

融入白人社会数个世纪,没有经过训练的人已经无法把美国的犹太人从人群中区分出来。很多人都不知道好莱坞大导演斯皮尔伯格是一位犹太人。但就像世界变得平坦,种族民族依然如昨天部落身份的标记。尤其在财富方面,美国犹太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团体。历来美国犹太裔中盛产科学家、律师、会计师、金融家和交易员。在美国和欧洲,犹太裔几乎垄断了这个必须精打细算的行当——钻石切割。

从犹太人群骗钱的事恐怕也只能由“内鬼”来完成。但是,640亿美元毕竟不是小数字。2009年世界上身家过10亿美元的已经不超过400人。就在麦道夫败露前十天,美国波士顿的一位犹太慈善家还汇给了麦道夫2亿5000万投资款,前五天,麦道夫还收到一笔一千万的注资。很不幸,法庭裁定这最后两位倒霉的受害者无法获得特殊的赔偿待遇。

为什么近千个精明的犹太投资者能被一个个地卷入漩涡?不善一心求稳一直将绝大多数财富放在现金与债券里的斯皮尔伯格,连同梦工厂的两位合伙人都没能幸免。

约翰·罗宾斯,美国31冰淇淋创始人的后代和财富继承人之一,在目睹自己的叔父和父亲均因糖尿病而去世后,他不仅决心远离甜食,还发起了素食运动。他躲过了父辈们的职业病,却没躲过这场骗局。他失去了几乎全部财产——100万美元,而需要素食好友们慈善筹款接济。他自己坦言自己“宛如这个世界上最傻的傻瓜在裸奔”。

提到麦道夫,总让人联想起他脸上那标志性的、让人捉摸不透的阴笑, 不管是在街头面对记者镜头,还是在法庭。他曾是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的主席,至少到目前还没有人提出他用了不正当的手段得到这一头衔。到底这阴笑背后隐藏着什么,也许只有靠能深入犹太社区的这两位犹太裔作者来揭开。

翻开《背叛》与《有钱的麦道夫》,试图寻找答案,人们却会对麦道夫很失望。除了有钱喜好奢侈的生活方式之外,麦道夫基本上是一个令人乏味的人。因做假账败落的前世通公司艾伯斯至少曾是位富有魅力的CEO。 同是做假账的安然公司前CEO斯戈林发明了能源的新衍生品市场,并极有个性地在麦肯锡面试官前宣称“我TMD绝顶聪明”。

麦道夫没有这些。麦道夫的公司被捧为华尔街首创小盘股电子报价系统(纳斯达克的前身)的先驱。但这只是他弟弟,一位软件工程师的功劳。尽管两位作者努力挖掘麦道夫的诈骗前科,也几乎两手空空。麦道夫在高中考试作弊,他因体检结果避过了参加越战而值得怀疑,除此之外,奥鹏海默只捉到了麦道夫的高尔夫分卡总是在80-89分之间,二十年如一日。

麦道夫癖好收藏古董,但他没品味到不让自己老婆坐家里的古董沙发。麦道夫夫妇这场五十年的婚姻也没有太多可书之处。案发后,麦道夫力尽转移财产到妻子名下,而且为所有人包括他妻子开脱干系,但在他被宣判的那天,他的妻子竟然没有到场。

财色不离,但就连“小报大王”默多克的《纽约邮报》也只能挖到二十年前麦道夫跟一个女投资顾客的短暂暧昧。连被判入狱150年时低头一刻面上都还带一丝阴笑的麦道夫,令新闻媒体人士感到索然无味。

但通读上述两本书,有两点引起了我的注意。其一、就在麦道夫五十年前结婚后的第六天,他和妻子一同来到纽约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以200美元为资本注册了一家证券公司。在美国注册一家证券公司竟如此简单。其二、麦道夫的骗局没有放过自己的亲侄亲外甥等亲朋,只是我不确定这个不放过该用什么顺序来讲。那就更不难想象,他没有放过犹太社区里的诸多受害者了。

很显然,连亲朋好友都不放过的麦道夫的伎俩很简单——他钻了美国高诚信社会的空子。

诚信是一种群体生存和竞争优势, 但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美国普遍高诚信的背景下,犹太人社区里的“超高”诚信恰恰被麦道夫这位“世纪骗子”钻了空子。

麦道夫的“销售技巧”其实很简单,他总是向潜在受害者圈子里放话,自己的基金已经封闭不再接受新投资者。然后利用犹太人财富圈中的社交机会,对受害者一个个说,“不过对你,我的好朋友,我可以收下你的三百万。” 然后再印上自己标志性的阴笑。过后便是每年稳定的12%回报连同似模似样的投资账单滚滚流来。殊不知,这些所谓账单全是伪造,而负责审计账单的所谓注册会计师竟是躲在一间小黑屋里的三人公司。

这些账单做得真的连专业从事证券业75岁的乔伊斯·格林伯格女士都分辨不出来。最重要的是,犹太圈中的高诚信让她放松了防范,不再去问一系列重要问题——这可能吗?不管市场是好是坏,是经济衰退,还是上扬,总是风雨不改?负责审计的会计师是谁? 麦道夫从来不碰一亿元以上的新客户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们总是问太多的问题。

麦道夫稍微高明一点的手段用在了盗窃纽约一所犹太人大学,叶什华大学的基金会。他先用几百万美元的捐款换取了校董资格。校董会进而任命他担任基金会财长,从而犯下一个重大失误,叶什华大学损失高达一亿四千万美元——记住,永远不能让基金公司替你写支票!

放松防范的不仅是格林伯格和其他受害者,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同样在监控屏前睡着了觉。在整个骗局里的20年,SEC漏过了麦道夫不是一次,而是八次!

终于有一个人去问了这个问题——如此稳定的高回报可能吗?前金融从业人员现改行金融诈骗专业调查员,哈里·马克波罗斯在十年前便盯上了麦道夫。他根据麦道夫提供给客户的账单,用计算机模拟麦道夫所谓的金融交易,得出结论,无论如何麦道夫实现不了对外所说的回报。从2001年起,他多次向SEC揭发。

然而,SEC还是一次次放过了麦道夫。连麦道夫在法庭上都承认,证券会监管人员已经来到他公司的交易台现场调查,只要再多问一句——将金融交易的清单打印出来,他的骗局就败露无遗。但SEC还是得出结论“没有证据显示任何诈骗。”

“世纪骗局”败露一年后,十二月的纽约又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地方。第五大道的购物展示橱窗,洛克菲勒中心前巨大的圣诞树,时代广场百老汇大街炫目的霓虹灯,在节日气氛中,能感到金融危机以来这股从未流走的乐观。纽约从十九世纪开始书写的现代史如同一部美国资本主义崛起历史。纽约从不缺危机、灾难、骗局、贪婪、恐慌、泡沫和破灭,纽约也从不缺法制和金融系统的自我纠错。

这场金融危机不是纽约的最后一次,因为这个世界有贪婪。而麦道夫的“世纪骗局”也将平淡无奇,因为这个世界还有恐惧。恐惧会让我们学会理性、学会警惕,学会去问应该问的基本问题。不是每个人都能躲得过骗局,但每个人都能学会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个平常道理。

(作者现任欧盟委员会中欧合作项目关键专家。邮箱:think778@gmail.com)

放想全球

Think Globally

陈晓民

电子

小盘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敬请关注凤凰网汽车【2009广州车展】专题报道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頂:0 踩:0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75 (4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1.25 (4次打分)
【已經有7人表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