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5高頻詞彙統計|「香港」「本地」增 「國家」「發展」減 「AI」倍增︱Yahoo
【Yahoo新聞報道】特首李家超今日(17 日)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今年以「深化改革 心繫民生 發揮優勢 同創未來」為主題,報告全文大約 44,000 字,篇幅比去年的大約 55,000 字大幅減少。《Yahoo 新聞》統計了施政報告全文較多出現的詞彙,藉此檢視報告的重點。結果顯示,今年報告中「香港」出現次數最多,比去年亦較多;「國家」出現的次數有 52 次,比去年少。
「AI」大幅增加 「計劃」顯著減少
詞彙統計包括施政報告全文所有標題及內文,首五個出現得最頻繁的詞彙是「香港」(285 次)、「發展」(275 次)、「政府」(204 次)、「國際」(156 次)及「服務」(140 次)。比對去年施政報告,「發展」一詞出現了 339 次,遠比今年多。今年施政報告重點提出發展的項目包括北部都會區及 AI 產業,其中 「AI」 及「人工智能」合共出現了 79 次,比去年的 17 次大幅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施政報告全文出現了 160 次「計劃」一次,例如「政府治理人才培育計劃」和「善用公屋資源獎勵計劃」,而今年「計劃」出現次數大幅減至 87 次。去年提出的「政府治理人才培育計劃」由公務員學院推出,作用是加強培養領導人員的治理能力。今年施政報告沒有再提及此計劃,根據公務員事務局今年六月呈交立法會的文件,該項計劃是一個持續的「人才孵化器」,培養學員建立愛國愛港的共同價值觀及應對複雜環境和社會挑戰的視野和思維等。不過,計劃至今仍未正式開展。
「善用公屋資源獎勵計劃」今年初實施,透過感謝狀及三千元現金獎勵鼓勵公眾人士舉報濫用公屋的個案。最近天水圍天恩邨一對患有精神病母子被收回單位後輕生,李家超昨日(16 日)就此作出了回應,而今日的施政報告當中,除了表示上任後打擊濫用公屋外,再無提及有關獎勵計劃。
「大灣區」28 次 「港人治港」一次
另一個比去年大幅增加的詞彙是「本地」,由去年的 39 次增至今年的 61 次。這些「本地」政策或措施包括推動本地文創產業發展、支持本地經濟、確保本地勞工優先就業及協助本地傳媒發展香港以外的網絡等等。李家超亦表示,政府會加強本地食材競爭力,明年中為本地漁農產品建立統新品牌。
至於近年施政報告老是常出現的詞彙,今年也沒有缺席,包括「愛國」12 次、「國家安全」9 次、「大灣區」28 次、「一帶一路」15 次、「一國兩制」15 次;「港人治港」和「基本法」則各只出現一次。
以下為今年施政報告出現最多的三十個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