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報道】本港六月已修訂《稅務條例》,配合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推動打擊跨境逃稅及提高國際稅務透明度,本港早前率先與英國及日本兩個稅務管轄區簽訂協議,明年一月起將實施「自動交換財務帳戶資料」(AEOI)。銀行界預期,屆時在本港有財務帳戶的其他國籍人士,其資產值逾一百萬美元以上,即外資企業在港的「打工皇帝」將會成為首批要求申報及互換資料對象。私人銀行等財務機構,將要求客戶提供財務收益及居留權等資料,再向稅務局呈報。
美國前年七月實施《海外帳戶稅收合規法案》(FATCA),防止美國納稅人利用海外金融帳戶逃稅,財務機構會將美國公民的財務帳戶資料向美國稅局匯報。而經合組織推動的「自動交換財務帳戶資料」(AEOI)則是多國之間的資料互換,截至今年中,有一百零一個地區承諾參與,本港在今年六月已修訂《稅務條例》,在明年一月實施AEOI。
條例生效後,即明年一月起,持有大量高端客戶的私人銀行等財務機構,要辨識客戶的稅務身分,並向有需要申報的客戶發出問卷,要求客戶提供財務收益及居留權等有關資料,再向稅務局呈報。而日後包括存款機構、託管機構、投資實體和指明保險公司,都要進行盡職審查,即是核實帳戶持有人的稅務身分,是否屬於協議地區要申報的人士或企業。
金融界關注本港落實細節,立法會金融界議員陳振英表示,本港暫時與英國和日本簽訂AEOI協議,日後會陸續增加協議國家數目;初步向高收入人士入手,尤其資產值逾一百萬美元的相關地區稅務居民,本港財務機構要在二○一八年五月前,向稅務局提交有關帳戶持有人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地址、出生日期和地點、稅務編號及居留司法管轄區,以及在二○一七年終的戶口結餘;到下一年度就擴展至年度利息、股息和出售財務資產收益都要呈報。
不過,前稅務學會會長王銳強指出,一般本港「打工仔」不是申報目標,而是來香港工作、非本港居民的外資或跨國企業高層,這類「打工皇帝」在本港開設財務戶口,若以往只在本港繳稅,但沒有向所屬國家報稅,日後會按機制將其戶口資料申報所屬國,「AEOI對香港人無大影響,因為一般小市民本身都交緊香港稅項。」
王銳強指,香港之前與三十五個國家簽訂雙重課稅寬免,及與九個國家簽訂稅務資料交換協定,但本港要再與這些國家各自簽訂AEOI協議,才會正式交換資料,所以從英國和日本等金融體系較先進的國家開始,「不是互換資料後,當地稅局就即時追稅,但至少建立資料庫,方便跟進可疑帳戶。」
按照法例,香港永久居民如果沒有持有外國護照,只在本港交稅,並不是其他地區的稅務居民,財務機構是不會將其帳戶資料提交稅務局再轉交海外稅務機構。不過市民開設新帳戶時,以往銀行來者不拒,如今帳戶持有人要向銀行提供自我證明,以核實其稅務身分;若銀行懷疑現有帳戶身分,亦可能要求他提供自我證明。
陳振英亦說,市民不用過慮,以一名本港居民在日本工作取得收入為例,他已在日本交稅,而且本港稅制是針對在本港產生收入而繳稅,所以不會因為互換資料而增加繳稅,視乎當地稅制而定。至於港人在本港工作,在海外有自住物業並繳交資本增值稅,若當地法例不視為稅務居民,本港亦不會將其財務資料轉交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