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點評】提防裁員潮殺到香港(高天佑)
最近兩三年來,本港經濟呈現「冰火兩重天」現象:一方面整體氣氛甚為冰冷、「執笠潮」爆發,但同時就業市場異常火熱,失業率維持於3%左右。然而,邁向2025年,近日情況似有微妙變化,政府最新公布的就業人數和空缺數量皆顯著下滑,仁孚行、寶馬等大機構的裁員消息亦開始傳來。展望明年,經濟氣氛暫時難望回暖,就業市場卻很有可能降溫,隨着「冰火溫差」收窄,打工仔的搵工、跳槽、升職、加薪等形勢恐怕不容樂觀。
香港在2024年的其中一個關鍵詞可能是「執笠」,從板長壽司、別府拉麵、日牛涮涮鍋、度小月、南小館等食肆,到凱施餅店、大昌超市、舒適堡健身中心,以至於無數小店,市民幾乎每日都見證街上店舖「拉閘」。Facebook群組「全港店舖執笠關注組」吸引逾30萬人加入,互相分享執笠訊息;不過在重重壓力下,該群組也於4月份宣告執笠停止營運,後來改名為「全港店舖消息關注組」重開。
然而,儘管市道慘淡,本港的就業市場卻維持火熱,失業率由去年底的2.9%,到今年9月至11月微漲至3.1%,不論縱向(對比歷史數據)或橫向(相比其他經濟體)比較,職場市況仍屬非常強勁。部分打工仔即使因為公司執笠而短暫失業,也能很快搵到新工,頂多未能做回本行,但若願意投身服務業,又或者去送外賣、揸Uber,基本的飯碗始終不成問題。
對於經濟氣氛和就業市場「冰火兩重天」,經濟學者一般認為,這關乎過去幾年「移民潮」數十萬人離港,多屬中層骨幹、專業人士及年輕勞動力,這批人「出走」導致職場在短期內出現真空,造成「事浮於人」格局,留下來的打工仔更不難藉此機會跳槽、升職、加薪。
商戶未見生意轉機 忍痛執笠
與此同時,自2023年初「通關」後,很多企業東主期望「守得雲開見月明」,他們心想「由社會動盪到疫情,捱了超過3年,終於捱到『復常』,沒理由現在放棄」。因此,即使暫時生意欠佳,甚至深陷虧損,這些企業仍傾向「守」一陣子,避免立刻結業或者大裁員,以待迎來轉機,這種情況亦為就業市場帶來支撐。
不過,由2023年初至今,經濟形勢未見顯著改善,本港依靠的內地市場仍然充滿挑戰,而特朗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可能帶來更大動盪。不少企業東主及高級管理層近日慨嘆,現在不但依舊生意艱難,兼且對前景更趨不樂觀。他們望不見隧道盡頭曙光,部分人漸感「心死」。在此趨勢下,難怪一些企業撐不下去,開始準備忍痛裁員,甚至考慮「收檔」。
據政府統計處最新公布,今年截至9月底,私營機構總就業人數按年減少2.17萬人或0.8%;職位空缺數目為6.65萬個,較去年同期銳降1.42萬個或18%。各行業當中,批發業、零售業、進出口貿易業屬重災區,就業人數分別下降6%、5.9%、5.1%。另一邊廂,仁孚行、寶馬等企業近日傳出在香港裁員消息,即使裁減人數未必達到傳聞中的數百人,架構調整和縮減編制則恐怕在所難免。
隨着裁員新聞增加,Facebook上的「裁員炒人消息關注組」亦開始人氣高漲,目前已有近6萬名成員。不少人在群組中「圍爐」互相訴苦,哀嘆臨近年尾「慘食無情雞」,又有人表示近期搵工愈來愈難。
港府輸入人才 搶本地飯碗
值得留意的是,一方面職位空缺趨於下降,另方面港府這兩年致力在外「搶人才」,截至9月底已批出24萬宗申請,這批人才抵港後投入搵工大軍,對本地打工仔飯碗構成壓力。
據Jobsdb最新調查,本港私營企業僱主預計2025年僱員平均加薪1.8%,較今年平均增幅(2.2%)進一步下降0.4個百分點。各行業當中,「美容護理/健康」(3.6%)、「運輸及物流」(3.1%)和「傳媒/廣告」(2.7%)的預計加薪幅度較高,「法務/合規」(0.7%)、「教育」(0.2%)和「銀行」(0%)等行業則較低。若考慮到通脹因素,不少打工仔明年恐怕面臨「實質凍薪」,部分人更可能陷入「實質減薪」。
整體而言,展望2025年,本港經濟形勢和勞工市場的「冰火溫差」料將收窄,可惜最可能出現的並非經濟回暖,而是就業市道降溫。萬一特朗普1月執政後帶來更多風雨,同時內地政府「救市大計」效果未如理想,屆時本港經濟恐將由執笠潮延伸至裁員潮,職場市況由「火」轉「冰」。
在2024年龍年,本港打工仔爭取跳槽、升職、加薪甚為容易,面對老闆、HR和獵頭公司的姿態猶如「龍咁威」。但踏入2025年蛇年,就業市場「蜜月期」面臨終結,打工仔或許要像蛇一樣身段靈活、能屈能伸,務求捱過有可能到來的寒冬。
高天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