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大会以无约束力协议收场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ת   發佈者:无其人
熱度12票  瀏覽3次 時間:2009年12月22日 08:57

历时两年的联合国应对谈判,在争吵激烈的上通过了一项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协议。这项软弱的协议令国际社会感到失望,参加大会的194个国家没有就2012年后的全球减排行动、资金技术支持等方面达成共识。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延期一天结束,在当地时间19日下午,疲惫不堪的各国领导人、谈判团代表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CopenhagenAccord),UNFCCC(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官方表示,这是“获得大多数国家支持的协议”。

协议作出保持全球平均温度较前工业化时代的升幅不超过2摄氏度的政治承诺,并考虑将长期目标设立为1.5摄氏度以内。同时,协议规定发达国家在2010年和2012年间共提供300亿美元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并为此计划建立“哥本哈根绿色气候基金”;在长期资金方面则规定发达国家在2020年之前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

在记者看到的来自谈判现场的协议文本上,一个表格列明了2010年~2012年主要发达国家的出资金额:欧盟出资106亿美元,日本出资110亿美元,美国仅36亿美元。

不过协议仍未明确这些资金的来源,此前发展中国家和NGO担心这些资金主要来源于私人领域,尤其是碳交易市场,而非发展中国家要求的发达国家政府财政。

另外,对于何时达到全球排放的峰值,协议也未写明,只提到“越快越好”。而2007年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则呼吁全球需要在2017年排放达到峰值。

最为关键的是,哥本哈根协议没有确定各国的减排目标。在协议文本的最后,仅列出了部分发达国家此前已作出的减排承诺,和11个发展中国家的自主减排承诺。而哥本哈根会议最主要任务之一,便是确定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的第二承诺期,即2012年~2020年的减排目标,并且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目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敬请关注凤凰网汽车【2009广州车展】专题报道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頂:2 踩:0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2.2 (5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 (2次打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