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錄29宗中暑工傷 勞工處發過千警告零檢控 工權會促增加暑熱下的休息時間|Yahoo

熱度0票  瀏覽0次 時間:2025年2月20日 11:29

【Yahoo 新聞報道】勞工處前年推出《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去年 5 月再作出修訂,及改善工作暑熱警告系統。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今(19日)回應立法會的書面質詢指,過去3年共有76宗中暑工傷個案,去年初步數字為29宗;勞工處去年夏季共巡查近2.4萬次,發出 1,031 個警告,惟未發現嚴重違例個案而需檢控。

立法會議員林素蔚的書面質詢指,有工會反映《指引》措施形同虛設,包括仍有公司未為員工安排休息時間,或有遮蔭地方小休等。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回應指,近三年的與熱壓力有關工傷個案數字上升,可能與處方 2023 年推出《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及廣泛宣傳有關。

勞工處過去三年與熱壓力有關的工傷個案數字
勞工處過去三年與熱壓力有關的工傷個案數字

他認為,指引提高了僱主及僱員對工作時中暑的認知及關注,明白到因工中暑可視作工傷,因而增加了近兩年的個案呈報。勞工處去年夏季共進行了 23620 次有關熱壓力風險控制措施的巡查,發出1031個警告予相關持責者,並未發現應引用《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的一般責任條款作出檢控的嚴重違例個案。

孫玉菡指,政府相信大部分僱主均認同避免僱員在工作時中暑,並願意作出配合,按指引的建議採取所需的防暑措施。

工權會:建議《指引》應以增加休息時間為方向

工權會總幹事蕭倩文回覆《Yahoo 新聞》指,中暑工傷數字上升,可能認為僱主僱員對酷熱天氣下工作情況關注有提升,及近年酷熱天氣日數增加相關。

當局未有根據指引的檢控個案,蕭倩文認為如果巡查時未有發現嚴重違例個案,以警告責成僱主改善,做法亦合理。

蕭倩文同時提出,去年根據指引,暑熱警告去年沒有達至紅色或以上,未有出現停工的情況,當局應考慮採用「濕球黑球溫度」作為量度暑熱的標準。另外,即使僱主有提供風扇、遮蔭地方等措施,不應作為不增加休息時間的理由。

勞福局指,因應持份者的意見,勞工處提前作出檢討,於去年5月修訂和加強指引的部分內容,同時優化工作暑熱警告系統,包括將工作暑熱警告與天文台的「極端酷熱」特別提示相連結,以及進一步調整工作暑熱警告取消機制的技術參數,使警告取消後在短時間內重發的情況在去年大幅減少。

頂:0 踩:0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 (0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 (0次打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