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城镇化推进重点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ת   發佈者:热心人
熱度152票  瀏覽5次 時間:2010年2月02日 09:38

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

2010年中共于日前发布。这个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强农惠农新政策,强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是其最大看点。

这也是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7年聚焦“三农”。文件对“三农”投入首次强调“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首次提出要在3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

我们认为,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强农惠农新政策,主要是考虑了以下三个方面因素:一是要用统筹城乡发展新理念解决“三农”新问题。在新形势下,农业农村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用统筹城乡发展新理念加以解决。农业农村工作要和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在一起。二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农业决不能出问题。尽管我国宏观经济比较早地回升向好,但基础仍然不牢,进一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任务还比较繁重。三是连续6年增产增收后,容易产生麻痹思想和松懈情绪。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成为农业农村的工作思路。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

重心和主题

夯实农业农村基础。一是要持续增加“三农”的投入总量,比例要稳步提高。此次明确提出了“三个优先”:一是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土地出让收益都要优先支持农业和农村。二是增加农业补贴。主要有三点:一是扩大粮种补贴的品种,增加了马铃薯、青稞、花生。二是扩大了农机补贴的领域,把牧业、林业抗旱节水方面的机械设备,也纳入了补贴的范围。三是扩大了补贴政策的受益范围,以前主要是在农区对农民进行补贴,现在扩大到了牧区、林区和垦区。三是要在总体上增加农村信贷的投放,改进金融服务。强调政策性金融要支持农村改革发展,明确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要拓宽业务范围,进行中长期信贷投放。要加快培育各种新型的农村小、微型的金融组织的发展。要求确保3年内消除金融服务的空白乡镇。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有两个重点。一个重点是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要放在水利上。第二个重点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要放在种业发展上。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含三项内容,一要实施新一轮的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二是财政要对“一事一议”给予奖补,加大力度、扩大范围、加快推进农田小型水利、农村道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支持农村危房改造。

今年的主题是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这是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三农”支出达7161.4亿元,比上年增长20.2%。今年的增幅将会进一步加大,增加1000亿左右。

2010年城镇化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注重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要把它作为城镇化发展的重点;二是要把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居民的过程作为城镇化的重要任务。这两个重点的突出,会使得今后的城镇化,对全国各类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于农民分享城镇化的成果带来更多的机会。

启动强大的“回馈”效应

我们预计,下一步推进城镇化的重点是要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通过土地建设用地指标的分配、引导产业转移、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来增加这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更多地吸引农村非农产业以及农业人口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转移。中国的传统人口迁移模式意味着家庭成员往往留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把大部分收入储蓄起来寄回农村。这种模式对于以出口导向型制造业为中心的传统增长格局发挥了良好作用。然而,增长格局再平衡要求调整人口流动模式。如果农民工能带着家属进城,农民工子女能到普通城市学校就读,他们就会开始将更多的收入在城市消费,这样就会启动强大的“回馈”效应,促进城市服务业活动、就业和消费。以这种方式产生的服务业活动大部分不是高端的,然而鉴于城乡生产率还存在巨大差距,这种城市就业的增加可以促进整体经济增长。通过提高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质量,这种人口迁移模式也有利于长期的生产率增长。

建材下乡政策将对扩大国内消费产生积极影响。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多种形式支持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农民对于改善住房条件的愿望很强烈,这一特点可以很好地和目前扩大内需的政策结合起来。推动建材下乡,中央和地方也可以考虑和家电下乡类似的政策,财政给予部分补贴,或者有一些幅度不大的优惠,以刺激农民的积极性。我们预计,“建材下乡”政策一旦启动,每年可增加国内消费至少500至600亿元。

新的强农惠农政策将为农业领域相关产业带来较大机遇,尤其是文件中提及的种业、建材、家电和农村金融服务、农机等相关行业,将有望率先步入发展快车道。(作者系研究所分析师)

农业

林业

制造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頂:9 踩:6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22 (49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66 (50次打分)
【已經有38人表態】
5票
感動
6票
路過
5票
高興
5票
難過
4票
搞笑
3票
憤怒
5票
無聊
5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