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能:65歲與香港大球場

熱度253票  瀏覽2次 時間:2019年1月23日 09:20
查看相片

香港大球場近日離港一段時間,但依然注意到兩個熱議話題,長者綜援的年齡門檻提高到65歲,以及香港大球場的改建問題。兩者有甚麼關連嗎?沒有,不過,兩個公共行政的議題讓我感覺到政府施政的潛意識:做到啱啱好就可以了。

人長壽了,壯健了,政府認為,還可以自己搵身的,就自己搵食吧,政府只應該照顧無力搵食的一群,這說來合情合理,資源善用,問題是,你認為某個年紀的人還有能力搵食,這群人就真能自己搵食嗎?

香港稅率低,稅基窄,社會保障安全網難以做到夠闊夠密,明白的,問題是,政策思維不能不考慮民眾的「幸福感」和「意願」,無論60歲還是65歲,都是大部人的完場階段了,繼續就業與否應該是個人意願,不應由政府一刀切地為全部人劃一條偏高的界。事實上,年過60仍然有心有力的,是否就真能就業呢?

那些年,在香港的窮日子,常常聽長輩說:「做人,不過日求三餐,夜求一宿」,實在已經夠卑微了。沒想到,今日富裕的香港,「一宿」已經難求,還不特止,未來或許有更人連「三餐」都要顧慮。公共政策,需要讓受眾感覺安全、穩陣,同時有容納個人意願和選擇的空間,處處機關算盡,不留「鬆動」,導致民心不安的政策,不可能是好政策。

大球場的存廢,思維似乎都類似,「啱啱夠就可以」。啟德體育園落成之後,容量更大,設備更好,大球場就不很需要了,改成為田徑場,更加合算,到改建完成,灣仔運動場自然亦不一定需要了。會是這樣嗎?純屬個人猜想,如果是我心眼小,想多了,歡迎高人指正。

政府常說,香港有個叫「盛事化、精英化和普及化」的體育政策,這個我是無法同意的,稱為「政策」,不能只有概念,必須要有指標,要有步驟,要有進程時限才算是政策,試問,講房屋時,我們會將「安居化、舒適化和公平化」就當作為政策嗎?

又即管談談盛事化。皇馬、曼聯訪港,算是體育盛事,但其實不很「盛」,只是快閃幾天。一般而言,錦標性、具國際地位的賽事會被視為真正「盛事」,如果我們永遠只是「啱啱夠就算」,只容許一個大型高質素球場,啱啱好,不留「鬆動」的話,香港將永遠無法舉辦有國際地位的足球錦標賽,只保留一個六星級的球場,真是配合整體足球發展的最佳選項?

2013年大球場泥濘草地的尷尬事件,相信大家一定記憶猶新,根本原因就在於只得一個球場,當兩天英超挑戰盃過後,曼聯就要對傑志,加上連日天雨,去水系統陳舊,於是就造成這個丟人的場面,如果當時香港有多一個像樣的球場,將兩項賽事分開,貽笑大方的畫面相信就可以避免了。

查看相片
2013年大球場泥濘草地
頂:18 踩:14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61 (71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43 (65次打分)
【已經有85人表態】
18票
感動
16票
路過
9票
高興
18票
難過
7票
搞笑
5票
憤怒
6票
無聊
6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