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央行左右为难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ת   發佈者:无其人
熱度69票  瀏覽4次 時間:2010年2月01日 08:54

林纯洁

各国央行在执行超宽松货币政策挽救经济的时候总是战战兢兢。央行担心刺激政策撤出太早会挫伤经济增长的热情,太晚则会令难以控制,而他们最为担心的则是:滞胀,也就是通胀压力汹涌而至的时候,经济增长却依旧疲弱。

英国央行正陷入这种困境之中。

滞胀困扰英国央行

英国央行需要为其价值2000亿英镑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找到未来。而这并不容易。

首先,通胀压力来得要比英国央行预计的更为强烈。

去年12月份英国通胀率高达2.9%,这离央行能够容忍的上限3%只有一步之遥,而就在3个月前,CPI还处于1.1%的5年低位。

英国央行在去年11月份曾预计,通胀率将会在2009年年底到2010年年初达到高点,随后回落,并在2010年后期和2011年处于央行目标2%的下方。但这种预料可能过于乐观。Global Insight的经济学家Howard Archer在报告中写道,“这(12月份数据)意味着英国的通胀率高点将会是3.5%,而不是英国央行此前在11月份的季度报告中预计的3%,同样这也增加了另一个风险:那就是通胀率并不会如此前预料的那么快回落。”

如果压力只来自于通胀,那么英国央行就应该及早制定退出计划,但情况却并不这么简单。上周公布的GDP数据显示,英国去年第四季度GDP环比增长率只有0.1%,而经济学家的预期是0.4%,这显示,经济增长依旧步履维艰。

对于央行来说,高企的通胀压力和疲弱的经济是最为糟糕的组合。这令本周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MPC)会议(2月3日和4日)格外引人关注。

应对之道

英国央行最为可能的选择是采取先“等等看”的策略,也就是先保持目前的2000亿英镑规模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不变,但同时为规模的扩大留下空间,而在利率方面,维持现状依旧是最佳选择。

一旦英国央行一定要在经济萎靡和通胀之间做出选择,他们将偏向接受后者。

首先,英国目前是债务负担最为严重的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不振以及实际利率水平上升对于政府来说将是不小的打击,而通胀却是可以接受的结果。

另外,对于英国这种严重依赖金融行业的国家来说,金融机构杠杆化将在未来持续对其经济将造成深远的影响。麦肯锡集团最近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去杠杆化的趋势往往出现在危机爆发的两年后(本次危机在2008年爆发),持续的时间将长达6到7年时间。

对于投资者而言,英国将是一个噩梦,离它越远越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頂:4 踩:3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48 (25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06 (16次打分)
【已經有21人表態】
4票
感動
2票
路過
2票
高興
4票
難過
2票
搞笑
3票
憤怒
2票
無聊
2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