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印度出现明显通胀 专家称对中国市场影响不大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ת   發佈者:匿名
熱度56票  瀏覽2次 時間:2009年12月28日 09:26

专家表示,对中国市场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讯 近日,越南和印度均宣布已出现较明显通货膨胀。有专家表示,目前两国仍在可控范围,程度并不严重,对亚洲及中国市场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食品价格上涨推动通胀

越南国家统计总局12月24日称,12月越南的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升了6.52%,是自今年4月以来通胀率最高的月份。据了解,这一通胀率的主要原因是大米价格高涨,从而推高了食品成本。另外,越南经济加速升温也推动了国内消费需求。

越南央行上个月底已宣布将基准利率从7%提高至8%,成为金融危机中继以色列之后又一个加息的亚洲国家。

与此同时,印度也宣布,截至12月12日的一周,该国食品批发价格指数同比上升18.65%,已达到近11年来最高点。同时,燃料和电力价格指数也上升了3.95%。

据《》报道,印度国家公共财政和政策研究所教授巴努姆希说:“应对目前这个程度的通胀,明显已经比刺激经济增长更具紧迫性。”他表示,印度央行可能在明年1月份的政策会议之前就采取加息措施。

亚洲国家重新面临通胀?

有报道称,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大宗商品涨价,亚洲不少国家正重新面临通胀。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越南和印度均属亚洲新兴经济体,是成长型国家,出现通胀现象不可避免。但认为目前两国物价上涨仍在可控范围内,程度尚不严重。

据财讯报道,从2006年开始,越南物价便上涨明显,到2008年CPI达到27%以上,通胀严重。因此,跟2008年相比,越南目前的通胀情况较为平和,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通胀”。

业内人士认为,越南通胀的主要原因是受直接外来投资(FDI)的影响明显。跟中国情况不同,越南由政府宏观政策推动的国内投资增长不多,且受金融危机影响,越南FDI规模锐减影响了经济增长。另外,越南国内消费没有实现扩张,更为严重的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尤其粮价持续走高,这些因素使越南物价出现上涨。

而印度目前的情况跟中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相似,引起通胀的主要原因是相应供给跟不上。出现通胀问题对印度来说是阵痛,也是一个很自然的经济规律,难以避免。

但是,中国物价上涨属于输入性的,并且从目前来看中国供给比较充足,抵消了物价上涨对经济的影响;另外,中国作为规模较大的经济体,外来投资等因素尚不足以让中国产生通胀。 (张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頂:3 踩:1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59 (17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45 (20次打分)
【已經有15人表態】
1票
感動
3票
路過
2票
高興
1票
難過
1票
搞笑
2票
憤怒
2票
無聊
3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