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贸发局报告:经济危机诱发全球贸易结构变革
舒时 郭兴艳
香港贸易发展局(下称“香港贸发局”)昨天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随着美国储蓄率的上升、中国本土消费需求的增长,一个全新的经济模式正在成形中,从而有可能纠正全球经济的失衡问题。
报告同时指出,香港的贸易枢纽地位将继续领先于上海。
发达市场消费者行为将转变
报告称,全球经济前景审慎乐观,有望于年底前逐步改善并于2010年“收复更多失地”。不过,这次经济复苏可能伴随一些长久的“行为模式的转变”。
该报告的主持者、香港贸发局首席经济师梁海国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受家庭消费去杠杆化、增加储蓄和消费需求低迷等因素的影响,美国等发达市场的消费者正逐步“返璞归真”,追求实际、耐用和物有所值的产品。梁海国分析说,由于欧美国家的个人资产不会如以往般快速升值,加上收入增长缓慢及税务负担预计加重等因素,其消费行为的转变可能会成为长期趋势。
报告称,在中产阶级崛起的新兴市场,由于零售业逐渐现代化,贸易加速开放,零售市场将日益发展。梁海国表示:“新兴市场的买家与成熟市场相比更加关注成本,愿意接受较低但合理的品质标准,而每次订货量则会较少。”
中国将再次成为增长中心
香港贸发局预期,中国内地将率先从全球经济衰退中复苏,并再次成为增长中心,而越南、印尼及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都将成为经济亮点。梁海国预计,香港供应商将继续沿着价值链上移,特别是从事产品设计和品牌推广,同时把生产基地由珠三角扩展至内地其他地区甚至是国外。
香港贸发局在昨天的报告中再次肯定了香港在全球中的贸易地位。报告认为,世界贸易环境虽有改变,但香港仍可维持采购枢纽的角色。香港贸发局在4月的一次大型展览会上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96%受访的外地买家在经济危机过后,会增加或保持向香港或经香港采购产品。
梁海国认为,香港贸易性的展览业务仍超过上海,由于世界经济重心转移至亚洲地区,而香港的贸易平台业者众多,因此香港将继续担当重要的贸易枢纽角色。
零售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09中国网民财富报告调查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