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塑令|環團揭可分解塑膠違禁產品70零售商有售 恐變微塑膠致污染 環保署零檢控|Yahoo
【Yahoo 新聞報道】管制即棄塑膠法例已生效一年,旨在遏制塑膠污染,但環團綠惜地球發現違例氧化式可分解塑膠產品在市面至少 70 間零售商出售。部分違法產品包括寵物便袋、垃圾袋等,更標榜「全降解」等環保宣稱,當局卻未有相關檢控及罰款。環團批評政府執法不力,亦欠缺分辨違法塑膠的指引,令商戶及市民無所適從,導致禁令形同虛吺;有關大型網購平台接傳媒查詢後始將貨品下架。
被禁產品含P-Life、EPI、D2W、TDPA等添加劑
根據《產品環保責任條例》(香港法例第603章),去年4月22日起將氧化式可分解塑膠(Oxo-degradable plastics)列為違法產品,全面禁止其在香港的生產、供應、銷售等。此類塑膠含有P-Life、EPI、D2W或TDPA等添加劑,表面上宣稱「可分解」,但並非真正可生物降解或可堆肥塑膠,而是會碎裂成微塑膠,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違法產品標榜「可生物降解」、「全降解」
雖然氧化式可分解塑膠屬違法產品,但「綠惜地球」於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展開調查,發現至少有70間零售商包括HKTVmall、AEON超市、網店及淘寶等仍有出售氧化式可分解塑膠產品,當中以垃圾袋、寵物便袋及速遞袋類產品居多,產品名稱標榜「可生物降解」、「全降解」、「堆肥降解」等字眼,消費者難以單憑產品宣稱或外型而識別違法產品。
網店「賣變送」清貨 淘寶內地站續售
《Yahoo新聞》記者在網上以P-Life、EPI、D2W或TDPA等字眼搜尋,發現網上仍有不少網店出售相關產品,包括「EPI可生物降解便便袋」、「無味可降解撿便袋」、「全降解保鮮袋」等。亦有網站在產品描述中寫有「EPI測試證實,TDPA在袋子受熱,氧氣和攪動等情況作出反應而分解」等字眼。HKTVmall及淘寶香港分站則在接獲記者查詢後將相關產品下架,有HKTVmall商店即將便袋「賣變送」清貨;淘寶平台則需轉到內地分站才搜尋到相關產品。
政府教育不足 推廣網站欠清晰標示
「綠惜地球」助理環境事務經理陳永傑解釋,相關法例列明供應商必須知悉產品含氧化式可分解塑膠,才需承擔相關責任,而政府對公眾及商戶又未有足夠教育及指引, 致坊間對「氧化式可分解塑膠屬違法產品」未有足夠認知,導致禁令形同虛設。
陳續指,環保署用作推廣管制即棄塑膠禁令的網站「截塑」,列出管制計劃下受規管塑膠類別,但被禁售的氧化式可分解塑膠類別下,只有三張細小且沒清晰標示的「膠袋相」,「我放大20倍先睇到,佢話佢自己係氧化式生物降解塑膠,咁樣嘅解說又係唔係合適呢?」市民及商戶難以單憑參考圖片了解何謂氧化式可分解塑膠。網站亦無列明氧化式可分解塑膠可從含有P-Life、EPI、D2W或TDPA等添加劑去識別產品。
環保署收4宗投訴 講解後停售
「綠惜地球」引用公開資料守則向環保署取得數據,顯示署方在2024年4月至2025年2月間對有關氧化式可分解塑膠產品零勸喻、零檢控、零罰款。環保署回覆《Yahoo新聞》時表示,自法例實施已巡視約2萬個零售點,涉及銷售「氧化式可分解塑膠」產品的投訴個案有四宗。這些個案主要由於業務處所不知悉有關產品的成分,經環保署人員講解後,有關業務處所已停止銷售有關產品,因此環保署未有就有關個案作出檢控。
「截塑」網站疑昨日新增辨識違法產品資訊
署方又指接獲媒體查詢後巡查了12個相關零售點,只發現一個零售點涉及售賣一種「氧化式可分解塑膠」產品。署方已向相關公司提供資訊,協助避免購入「氧化式可分解塑膠」產品,該零售點亦已將該產品下架。至於如何分辨氧化式可分解塑膠,署方指相關方法載於「截塑」網站「常見問題」頁面中的最後一題,業界和公眾如有任何疑問,歡迎向環保署查詢。
《Yahoo新聞》記者利用網站時光機(Wayback machine)查看「截塑」網站「常見問題」頁面,發現今年1月16日版本的「常見問題」頁面並無提及如何分辨氧化式可分解塑膠,而昨日署方回覆後,相同頁面即新增「Q10: 如何分辨產品是否由「氧化式可分解塑膠」製成?」的問題,附上相關標籤列表。
HKTVmall:主動下架450件疑違規產品
HKTVmall回覆《Yahoo新聞》時稱,已即時將相關產品下架,過去亦主動下架超過450件商戶出售的懷疑違規產品及進行調查,以及向相關商戶作出罰款及警告。HKTVmall亦會恆常透過電郵及商戶管理系統,向商戶發出通知,提示商戶注意各項新法例或商戶守則。AEON超市及淘寶香港分站則於截稿前未有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