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倘斷供應 布蘭特期油撲130
布蘭特期油價格自以色列和伊朗衝突以來已跳升11%,上周五每桶收報77.01美元,美國襲擊伊朗核設施,令佔全球原油生產約三分一的中東地區局勢急劇升溫,恐進一步推高期油價格。分析指出,事件對布蘭特期油影響取決於伊朗的回應,以及美國隨之採取的行動,還有能否以及何時達成停火協議,極端情況下可能攀上130美元。
MST Marquee能源分析員Saul Kavonic表示,若伊朗按之前的威脅報復,布蘭特期油可能撲向每桶100美元。他稱,美國這次襲擊可能導致衝突全面升溫,伊朗報復行動或許是打擊美國在該區的利益目標,包括伊拉克等地的波斯灣原油設施,甚至干擾霍爾木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這條重要石油航道。
荷合估計短線升越80關
霍爾木茲海峽是全球約20%原油運輸途經的重要通道,不僅對伊朗石油運輸至關重要,也影響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等石油出口國組織(OPEC)成員國的石油出口。
彭博經濟研究提到,若出現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極端情況,布蘭特期油可能飆至130美元以上,這將拖累全球經濟增長,並推高物價。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全球能源策略員Joe DeLaura認為,市場需要確定性,而這次行動讓美國正式踏進中東戰場,預料原油市場重開後,油價將上揚。不過,他相信美國海軍會致力確保霍爾木茲海峽航道開放,布蘭特期油可能升至80至90美元。
PVM Oil Associates分析員Tamas Varga稱,若美國直接向以色列提供軍事支持,並參與推翻伊朗政權,將觸發油價飆升,但他認為石油仍不太可能成為衝突一部分,因為這對各方都不利。
無力對抗 學者反料油價穩
國際知名石油學者、高級石油工程師鄺社源則預計今次事件對油價影響不大,「如果有影響,一早已出現」,惟近期油價維持平穩,他相信主因是伊朗「無得反抗」,跟上世紀的3次中東戰爭有很大分別,以往伊斯蘭國家都很團結,才可關閉霍爾木茲海峽這條全球最關鍵的石油運輸航道,惟一旦今次伊朗堅持關閉海峽,恐怕連阿聯酋等「兄弟國」都不會支持,「你(伊朗)打仗關我什麼事,為何要斷我財路?所以沒有兄弟國配合的話,伊朗技術上根本不可能封到(海峽),反而只會令其他中東國家更『火滾』。」
鄺社源又指國際社會向來有個不成文慣例,西方國家在出手對付獨裁政權之前,都會設有短暫寬限期,只要對方願意離開所屬國家,就不再追究,因此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才宣布要考慮最多兩星期,始決定是否派兵攻擊伊朗;即使如今以色列及美國已先後出手,但襲擊目標亦不會針對機場跑道,目的就是讓獨裁政權有機會逃離,而非趕盡殺絕、激起對方國家的人民反感,「獨裁政權逃走後,西方國家就可宣稱政權已失效,既然首腦已走,該國人民自然不再需要支持該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