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之「曾」言】曾昭達:球壇少帥的心路歷程

熱度104票  瀏覽9次 時間:2022年3月29日 03:22

【達之「曾」言】曾昭達:球壇少帥的心路歷程

·3 分鐘文章
拿高士文(Julian Nagelsmann)
拿高士文(Julian Nagelsmann)

執筆之時,筆者剛渡過了33歲生日;回想2016/17球季,獲當時仍在港超馳騁的元朗邀請出任主教練時,筆者只有27歲,稱得上十分年輕。

環顧當今國際球壇,不少教練40歲左右便「正名」成為世界級教練(如杜慈、高普、還有當年首次執教車路士的摩連奴),而年僅34歲現正執教德甲班霸拜仁慕尼黑的拿高士文更是佼佼者。

作為過來人,筆者認為不論是職員或業餘級別,年青教練也應該擁有自己的足球哲學,無須刻意模仿或標奇立異,並嘗試將自己的想法植入球隊,鼓勵麾下球員執行。例如曼城領隊哥迪奧拿精於控傳及反搶戰術、利物浦領隊高普則擅於高位逼搶及快速反擊,均是兩人初出茅廬仍在少帥階段時已擁有的理念,然後經過年來反覆鑽研、琢磨,才有今天的成就。正如筆者由當年出任元朗的主帥憑將士用命在高級組銀牌封王一直走到今天,隨著經驗不斷累積,加上多年來的觀察,即使足球理念在根本上沒有改變,但也不在不知不覺間不斷微調,希望在細節上做得更好。

曾昭達
曾昭達

相對歐洲球會,港超球隊的職員架構極為精簡,教練無可避免地要兼顧更多管理球隊的事項,而執教經驗較少、缺乏背景的少帥要管理較自己年長的球員難度肯定更大,部份「有性格」的球員更加會「唔聽你支笛」。根據筆者經驗所得,不斷的溝通肯定有助拉近彼此的想法(包括訂定球隊戰術、訓練模式等),自然會找到雙方的平衡點;作為年輕的教練,得到球員的信任比一切更加重要,而經過長時間的浸淫,這些管理工作自然會駕輕就熟。

另外,擁有良好的知識水平也是作為稱職教練的重要一環,透過良好的表達技巧,從不同的渠道,讓球員知道他們的教練,對足球的認知要比他們更闊、更深,自然可以減少球員對教練的質疑。而作為少帥,更應該不斷去增值自己,學習更多新的知識,拓闊眼界,繼而與球員分享;正如筆者也把握在港超休戰期間,也會細閱世界各地的戰術分析以至與足球有關的資訊。

不少港超球員也喜歡欣賞英超、西甲等高水準賽事,教練可把握機會在部份矚目大戰後與球員進行賽後分析,講解戰術部署、討論背後原因,探討值得球隊借鏡的部份,營造理想的氛圍。

作為球壇少帥,特別是執教職業球隊的初哥,累積經驗絕對是邁向成功的重要環節。以筆者為例,即使過去曾以職業球員身份代表不同球隊(包括公民、屯門、南區等)馳騁,但當角色轉換成為教練時,即使作出任何微小的決定(例如臨場調動球員、訂定練波時間等),也需要重新累積經驗。與此同時,不論之前的決定是對或是錯,教練也應該不時作出檢討,讓日後作出更適當的決定。

然而,任何欠缺足夠執教經驗的教練,也難免需要具經驗的人從旁輔助,例如多些詢問助教或陣中歷練豐富的老將的意見,嘗試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事情。

足球知識博大精深,即使最頂級的教練也不可能涉獵每個範疇,因此時常抱著虛心學習的心態也是不可或缺;正如筆者在2018年離開元朗主教練崗位後,認為自己還有很多不足,遂毅然轉至理文擔任助教,追隨恩師陳Sir(陳曉明)不斷自我增值。

頂:7 踩:5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34 (32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32 (31次打分)
【已經有29人表態】
7票
感動
4票
路過
3票
高興
2票
難過
3票
搞笑
1票
憤怒
2票
無聊
7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