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我国GDP有望增长11.5%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数据
一季度我国经济将呈现出继续回升趋势,初步预计一季度我国GDP增长约11.5%左右。
工业生产继续快速增长
一季度,推动工业生产的积极因素主要有:(1)自去年三季度以来我国经济开始进入基钦周期的短周期再库存化阶段,特别是强烈预期使得能源原材料库存回补需求大增,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2009年住房、汽车市场火爆拉动钢铁、建材、化工以及家电等行业快速发展。(3)主要贸易伙伴经济企稳回升使得外需有所恢复,工业品出口交货值有望稳步增加。(4)去年同期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工业急剧下滑的低基数因素,使得一季度工业生产呈现出恢复性增长的特征。(5)2010年1月,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5.8%,虽然低于上月0.8个百分点,但该指数已连续11个月位于临界点——50%以上,表明制造业经济总体继续保持回升向好势头。其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60.5%和59.9%,均连续12个月处于临界点以上,表明制造业新订单数量增长显著,制造业生产继续保持稳定较快增长。
当然,2009年闰二月,较今年工作日多一天,此外,数十年罕见的寒冷天气导致北方部分地区取暖用气紧张,大雪影响电煤运输进而使得个别地区电力出现紧张,因而极端天气将对部分工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
总体来看,随着工业品库存的逐步回补,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生产将延续去年四季度快速增长势头,预计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将增长17.9%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速加快
一季度推动消费增长的因素主要有:(1)政策推动消费稳定增长。明确强调,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促进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消费刺激政策大部分得到延续,并不断完善和加大支持的范围和力度。与上年初以“投资”为抓手遏制经济下滑不同,今年消费成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着力点。(2)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有助于消费水平提升。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8%,远高于1979-2008年30年均7.2%的增速,农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5%,高于1979-2008年平均每年7.1%的增速。目前,劳动力市场由危机后一度农民工返乡潮变成“招工难”,局部地区局部领域劳动力供应紧张,有助于提高劳动者报酬。(3)一季度汽车、家电等消费热点市场仍然活跃,有助于带动消费增长。(4)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保续接、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提高退休金以及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等有助于改善收入预期,提升居民消费信心。(5)与上年同期负增长不同,消费品价格的回升会推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速。
抑制消费的因素主要有:(1)“家电下乡”等政策效应衰减影响农村消费增长。(2)进入冬季以来寒冷天气导致蔬菜、水果等食品价格大幅上涨,消费品价格上涨影响居民实际购买力,特别是食品开支增加会挤出中低收入群体的其他商品消费。(3)近期股市低迷、针对房价的调控政策等导致居民财富效应降低,并影响居民消费信心。
综上所述,初步预计,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7.8%左右,考虑到零售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速较上年同期略有放缓。
投资增速将从高位有所回调
一季度有利于投资增长的因素主要有:(1)前期新开工项目非常多,后续在建投资规模较大。2009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5.2万亿元,同比增速高达67.2%。(2)年初地方政府投资积极性很高,各地都想赶在刺激政策退出前加大投资规模,特别是许多地方以国家级区域规划的名义加快投资步伐。2009年,珠江三角洲、海西经济区、深圳综改试验区、江苏沿海、横琴岛、关中―天水、辽宁沿海、长吉图、黄河三角洲等九个区域发展规划获批上升为国家战略。(3)近年来一季度贷款规模都比其他各季度大,特别是宽松政策惯性有助于支持固定资产投资的信贷规模。2003年以来的最近七年,新增贷款规模均呈现出前多后少的特征,一季度平均新增贷款规模占全年总新增贷款的比例为35.8%,特别是2009年占比高达47.8%。今年也不例外,一季度新增贷款估计在3万亿元左右,约占全年新增贷款目标的40%左右。(4)企业效益逐步好转增强投资积极性。随着宏观经济企稳回升以及价格水平的止跌上涨,企业利润由上年初的大幅下挫逐步转为快速增长,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前两个月同比下降37.3%,而到11月份同比大涨72.8%,1-11月累计同比增长7.8%。
抑制投资增长的因素主要有:(1)投资调控政策做出调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0年要保持投资适度增长,重点用于完成在建项目,严格控制新上项目。2009年12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8%,比上月回落3.5个百分点;1-12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5%,比1-11月回落1.6个百分点。季节调整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已持续几个月小幅下行。(2)中央投资增量减少。尽管4万亿投资计划中1.18万亿中央投资分两年实施,但从增量来看今年明显下降,特别是与去年初快节奏下拨中央投资相比,今年初将会放慢步伐。(3)尽管新增贷款规模仍然较大,但从增量来看有所放缓,一季度新增贷款规模同比增速将会明显下降。从政策方向来看,将严控新上项目贷款,严控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贷款。同时,为了控制信贷规模过快增长,央行决定自1月18日起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外,窗口指导、央票发行以及规范二套房贷、土地出让金首付提高到50%等政策都在收紧流动性,特别是对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贷款从严将对地方项目有所约束。2009年后期,地方项目投资增速开始回落。1-12月份,地方项目投资增长32%,比1-11月回落达1.9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初步预计,一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为22.5%左右,较上年同期有所放缓。
外贸出口将出现恢复性增长
一季度推动外贸出口好转的因素主要有:(1)世界经济将出现恢复性增长。一季度,世界经济运行仍处于基钦周期中的库存回补阶段。大部分国家在回补库存的要求下,将进一步增加产品采购规模,国际商品市场表现趋于活跃,全球贸易增长将有所恢复。同时,各国刺激政策效应逐步发挥积极作用,以及去年同期世界经济处于最困难阶段等因素,使得一季度世界经济将出现恢复性增长,我国外贸出口形势将有所好转。(2)2010年继续坚持稳外需、保份额的外贸政策。保持出口退税政策的稳定,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率,支持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等政策继续发挥积极作用。(3)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2009年人民币名义汇率仅升值1.7%,实际有效汇率升值4%。目前,尽管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较大,但是,为了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巩固外贸出口回稳趋势,维护国内企业利益,我国有关部门明确表示将继续维护汇率基本稳定。(4)基数因素将推高一季度进出口增速。去年一季度我国出口大幅下降了19.7%,进口降幅更是高达30.9%,较低的基期因素将推高今年一季度进出口增速。
不利于外贸增长的主要因素有:(1)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欧美各国普遍存在产能过剩,失业率居高不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以中国为代表的出口导向型国家深受其害。美国对中国的轮胎、铜版纸及钢丝层板等产品,欧洲对中国的钢铁制品、葡萄糖酸钠和铝质车轮等产品实施了贸易制裁,印度等国对中国产品展开贸易救济调查,这些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将在一季度逐步体现出来,所涉及相关产品的出口乃至行业的发展将遭遇重大打击。(2)世界经济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目前仍是政策刺激下的恢复性增长,难以强劲复苏。同时,欧美国家在危机和高失业率的影响下,短期内过度消费的模式受到了较大打击,居民个人储蓄率出现快速回升,对进口需求减弱。
综上所述,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特别是进口将出现大幅恢复性增长,预计一季度出口额将同比增长16%左右,进口额增长32%左右,贸易顺差将达到430亿美元左右,同比下降31%左右。
物价总水平进入上升通道
一季度,推动物价回升的主要因素有:(1)超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大量流动性成为物价上涨的基础。2009年人民币新增贷款高达9.59万亿元,接近调控目标5万亿元的一倍,M1、M2期末值同比增长32.4%和27.7%。货币乘数由国际金融危机之初的3.8左右回升至目前的4.4,基本接近2001-2008年4.5的平均水平。(2)数十年来最寒冷的天气使得蔬菜、水果价格大幅上涨,进而带动了食品价格的上升,同时劳动力成本上升也会带来食品价格的稳步回升。(3)国际初级产品价格稳步上行以及热钱流入等因素会带来输入性通胀压力。(4)2009年,国内成品油价格五升三降,每吨汽柴油出厂价累计上调1520元和1390元,分别上调了27.2%和28%;下半年以来,国家上调电价、各地普遍上调水价等。政府公共产品价格的上调对今年物价形成一定推动作用。(5)翘尾因素成为推动物价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测算,由于2009年基数带来的一季度CPI翘尾因素为0.9个百分点,1-3月分别为0.8、0.8和1.1个百分点。一季度PPI翘尾因素为4.3个百分点,1-3月分别为3.7、4.5和4.8个百分点。
抑制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有:(1)目前,我国社会总供给仍然明显大于总需求,工农产品供给充分,特别是工业领域普遍存在复杂的产能过剩问题,总体供求关系有助于抑制物价上涨。(2)食品历来是我国物价中影响最大的因素,目前国内粮食供给有保证,粮价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国内粮食连续六年丰收,粮食供给形势大为改善,国家储备粮库充裕。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3亿吨,比上年增长0.4%,连续6年增产;2009年中储粮收购的粮食和油料数量创下新高,全年中储粮收购各类政策性粮食和油料8937万吨,占到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6.8%。生猪供给同样充足,2009年末生猪存栏4.7亿头,增长1.4%。
综上所述,初步预计,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5%左右,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5%左右。
如何认识一季度的经济高增长?一要清醒认识经济回升主要是政策刺激的结果,我国经济自主性增长的动力仍然不足。我国经济运行刚刚开始从危机冲击后的应激运行状态向正常运行状态过渡阶段,还没有进入政府刺激政策退出后仍然可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正常运行状态。二要清醒认识历史基数低对短期数据的重要影响。2009年一季度GDP增速仅为6.2%,2010年一季度GDP增长11.5%左右,似乎超过了中国9.8%的长期潜在增长水平,但即使政策力度不作出调整,2010年后面的三个季度会因基数抬高而呈现增速回落,一季度的高速增长不可持续。三要看到库存回补对经济回升的短期影响。由库存调整引起的三年左右一轮的最短经济周期波动(基钦周期)历史统计规律证明,典型的去库存化引起的经济下滑约四个季度,库存回补推动的经济回升也约长四个季度,另外四个季度是过渡阶段。从2009年三季度开始的全球库存回补将有利于2010年二季度之前四个季度的经济回升,但2010年下半年世界经济短标将不如前面四个季度那样亮丽。
2010年一季度主要指标预测表(单位:亿元,%)
指标2009年四季度2009年全年2010年一季度
实际实际预测
绝对数增长绝对数增长绝对数增长
GDP11753610.73353538.77550711.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9-11.0-17.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78923.322484630.13431722.0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096224.819413930.52886322.5
房地产投资1118212.73623216.1610025.0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566716.512534315.53463117.8
出口(亿美元)35500.112017-16284816.0
进口(亿美元)294423.210056-11.2241832.0
外贸顺差(亿美元)606-47.71961-34.2430.0-31.0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70.799.3-0.7102.52.5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97.9-2.194.6-5.4105.55.5
M0(万亿元、期末值)3.8211.83.811.83.7812.0
M1(万亿元、期末值)22.032.422.032.422.829.0
M2(万亿元、期末值)60.627.760.627.766.325.0
注:1.GDP、三次产业和工业增加值增速均为可比价格,绝对值为现价。
2.其余指标绝对值和增长速度均为现价。
制造业
出口退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