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校國際化 閩僑小學

熱度349票  瀏覽0次 時間:2018年7月19日 09:26
查看相片
這裏學生來自不同國家,葉校長積極拓展國際視野及培育自信堅毅。

【晴報專訊】校舍屬於俗稱「火柴盒」的閩僑小學,在2015年葉淑婷校長接手後,重新打造學校的形象並進行改革。現時學校運作望兼容國際學校和傳統學校好處,校長不斷增建學校設備,如STEM教室、烹飪活動室等;又舉行民族服、故事人物閱讀活動,讓學生在愉快環境中學習。

葉校長曾在直資和私校任教及擔任學校行政工作,出任教育顧問期間亦曾遠赴英美加考察教學模式。她除了積極打造文化共融的校園環境,也着力拓闊學生的國際視野及培育其自信堅毅。閩僑小學的非華語學生來自不同國家,除英、美、加外,還有韓、日、菲律賓、泰國、印尼、巴基斯坦、印度,甚至盧旺達。她謂以往非華語和華語學生不同班上課,本地生以中文授課,非華語生以全英文上課;現在不再分班,合併後的班級一律以英文作為教學語言,本地生上中文科改用粵語教授,是真正達至兩文三語。

經歷為本的學習

要把不同國籍的小朋友安排在同一班別上課,需要老師在課堂及教材上的特別配合,例如中文及英文課堂若能安排課室,會再以小組形式上堂,加強照顧;過渡期內老師會加入雙語支援。但她強調本地生跟外籍同學同班學習,讓他們自小習慣英語語境,對非華語生學中文也很大幫助。「昔日外籍生中文科程度太淺,他們畢業時只有小三程度,影響日後發展。我希望他們可以掌握適當水平,故統一用回教科書。來年加入點讀筆,課文、工作紙等也可以點讀,全部由老師負責錄音,儼如『帶了老師回家』一樣,也是為支援家長課後幫子女溫習。」

校長也努力讓同學有更多機會擴闊視野,分別安排學生到日本、韓國、新加坡交流,參觀展覽館、科學館,認識當地的城市規劃,也到學校觀摩了解教育制度。

用AR作專題研習

學校文化日同學會穿上不同民族服裝回校,在舞台上唱歌跳舞。當天校內亦設攤位遊戲,介紹不同國家的文化,其中一個環節是師生民族服裝表演。學校因今年推動「堅毅」品格,獲第二屆品德教育傑出教學獎。校長解釋學校每年訂一項品格主題,透過體驗活動灌輸每一個命題。因獲「香港有品」贊助同學看電影《奇蹟男孩》,她跟孩子一起步行前往淘大看電影。另外也請了曾任教學校的一位舊生家長,分享其真人真事。「對方因車禍意外截肢,他的信念很強,令學生有所啟發……我們希望由不同角度、不同媒介來演繹品格。新學年我們會籌組正向教育課程,並已派老師前赴澳洲學習。」

校長也革新了常識科,引入AR進行專題研習,學生可選取功課上適合用多媒體呈現的部分,令研習報告變得立體。因研習主題的百花齊放,2016年獲香港教育大學的一位教授,指導學生應用不同電子程式來作專題研習,並選取植物生態方面的題材,故前年學生進行香港行業研習時,也應用到電子化平台和工具如Google Classroom交流。

常面對挑戰

葉校長3年來因營營役役捱出胃潰瘍,但直言不會放棄,她因沒有任教過津校,即使擁有3個碩士學位,其直資、私校行政主任的資歷不會作為起薪點參考,但她坦言擔任校長一職,是為證明教育應該平等。

「金錢不是最大的動力!」3年來學生的故事足以出書,第一年她便接觸到一位較暴躁的男同學,同時要輔導其爸爸。「後來我們陪同學到群育學校面試,父親很感動,孩子轉校後情況也好轉了。」也有愛發脾氣的女生向她表達︰人人有阿媽錫但我無……「我眼紅了……由於她年紀不小,我們傾談了很久,最後讓對方面對現實之餘,也同時告訴她還有老師、校長愛惜她。」

她坦言自己最希望讓孩子了解自己有強項,助他們保持正能量到中學發展。

撰文:胡麗珊

編輯︰余運慶

美術︰招潤洪

頂:21 踩:28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05 (101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33 (101次打分)
【已經有98人表態】
11票
感動
11票
路過
7票
高興
11票
難過
18票
搞笑
8票
憤怒
21票
無聊
11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